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這是繼盛唐之後,詩歌的又一繁榮時期。不僅詩人和詩作的數量大大超過盛唐,而且流派繁多,也不遜盛唐。 中唐前期自大曆至貞元中,唐詩處於兩個高潮之間的低谷。代表人物是韋應物、劉長卿、李益及“大曆十才子”。他們大多經歷了安史之亂,所以他們的詩對社會的瘡痍,民生的調弊有所反映,但多客觀冷靜的描寫、低沉感傷的哀嘆,缺乏盛唐詩歌那種強烈濃厚的感情和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李益、盧綸的邊塞詩能嗣響盛唐。韋應物、劉長卿的山水詩,高雅閒淡,於王維、孟浩然之外,自成一家。“大曆十才子”多為權門清客,詩多流連光景酬和投獻之作。正如皎然所述:“大曆中,詞人……竊占青山白雲,春風芳草以為己有”,而“詩道初喪,正在於此。”(《詩式》卷四)他們多工五律,意境淡泊,情致閒適,描寫細膩精工。但雕琢過甚,有句無篇。另外還有元結、顧況等,用風格古樸的樂府古體,揭露時弊,反映百姓疾苦,成為介於杜甫與元稹白居易之間的一個現實主義流派。 中唐中期從貞元后期至長慶年間,是唐代詩歌發展的又一高潮。與盛唐相比,中唐詩歌有所變化:其一,內容上現實主義傾向有所加強,題材有所拓寬,如揭露商賈漁利,反映南國風情,描寫男女愛情,總結歷史教訓的題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眾多,風格各異。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李紳等人倡導、參與新樂府運動。他們有一套較系統明確的理論,主張發揮詩歌的美刺作用,干預現實,對杜甫的現實主義有所繼承和發展。藝術方面,他們的樂府歌行,發展了杜甫的敘事技巧。特別是元白的一些樂府融入了傳奇小說的手法,首尾完整,情節曲折,描寫細膩,風格平易纖徐。張籍王建樂府在精警凝鍊上有別於元稹、白居易的委曲詳盡。但他們都務求曉暢坦易,以俗為美,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審美心理,成為當時影響最大的流派。另一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有李賀、賈島、姚合等人。他們的風格不盡相同,但都以奇崛險怪為美。韓(愈)孟(郊)繼承了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以怪奇怒張為美,追求驚世駭俗的審美情趣,形成奇崛險峭的風格。韓愈才雄,孟郊思深,都長於古體,有“以文為詩”的特點。李賀的樂府,作意奇險,幽深穠麗。賈島、姚合取法十才子,工於五律,冥思苦吟,抒寒苦之情,狀幽僻之景,形成清苦奇僻的詩風。柳宗元的詩“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蘇軾《書黃子恩集後》),風格近於陶淵明,與韋應物並稱韋柳。他的詩抒發幽債哀怨,深得楚騷精髓,則與韋應物不同。劉禹錫的詩長於詠史弔古,工於七言律絕,雄健蒼勁,被譽為“詩豪”。柳(宗元)劉(禹錫)不入流派,而能標新立異。其三,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如以文為詩,以議論為傳,以律調人歌行,用傳奇的手法敘事寫人等。 中唐後期,自寶曆至大中年間,是唐代詩歌由盛而衰的轉變時期。出現題材自社稷江山移向歌臺舞倒,審美情趣轉向深細幽曲賺眈的趨勢。代表人物杜牧、李商隱、溫庭藥。他們都有過報國濟世之志。才俊志高,卻不獲伸展。他們的詩歌或隱或顯地陳世事、刺時弊,表達憂國傷時之情。在對時局失望和仕途失意後,他們都不同程度地追求聲色感官的刺激,詩中寫男女之情的題材增多。其中杜牧的古體恃,感懷時事,抒發襟袍,慷慨激昂。他的律恃,尤其是七律,俊爽不羈,時寓拗峭,以矯圓熟。詠史絕句,精警、婉曲、雋永。李商隱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偽詩感時傷事,沉鬱頓挫,但氣魄筆力,略遜杜甫一籌,而寓意砌深曲,思緒的綿密、用典的精工,則又過之,亦身危情苦所致。溫庭筋詩成就遜於李商隱。溫長於樂府,李深於七律,兩人以詩風穠麗並稱,他們的部分詩歌從題材到表現手法都對詞的發展有所影響。節錄自下面網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死族蜘蛛流和狗流怎樣開局詳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