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57797169671

    “檻”指的就是“門檻”,在書中說得是後門貴族家的門檻。妙玉自稱“檻外人”是把自己和侯門貴族們區分開。參加下:“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一個十八歲的少女,獨以這兩句為“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的詩”之首。又自稱其為“檻外之人”,“畸人”,讓讀者未見其人,先感孤僻,透過那青燈古殿上的煙霧,似乎能看見一個虔誠的佛門弟子在正襟打坐。作為金陵十二正釵之一的妙玉,其出身是透過林之孝家的邢岫煙之口述的。賈府為迎元春省親,特“採訪聘買得十二小尼,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祖上也是仕宦人家,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法名妙玉。“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由此看來,妙玉是“自小多病”不得已而入了空門。於自已,她充其量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於賈府,則是為了給那溫柔寶貴的大觀園再添一重風景而擺在木龍翠庵上的一尊雕像。無論那兒,她都豪無個人選擇而言。這對於“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的妙玉不得不說是悲哀。她的一切都須得染上一層佛門色彩。說白了,她是一個帶著枷鎖來到世間的生命。在十年苦修青燈相伴的背後,妙玉落得“天生孤僻人皆罕”,佛門束縛了她年輕的心,但也給予了她保護。假如她果真一心向佛,她固然也會像寶釵那樣得到認可 ,然曹老驚人之處就在於他從不允許有任何兩個完全相似的形象,既使“晴有林風,襲乃釵副”,但這四個人(黛玉、寶釵、晴雯、襲人)也寫得各有千秋,何況妙玉,寶釵的生平又迥乎不同,所以作者常在“薄命司”上一筆註定她“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把一個佛門弟子的命運轉向紅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室友比較現實,並且總是強迫我認同她的想法,怎麼緩解心裡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