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51847977174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小時候並不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什麼概念。在我的印象裡,不管什麼節日,家裡總是熱熱鬧鬧的,為什麼要“思親”呢?直到現在,一個人在外求學、工作,每每在微信裡看到家人在一起慶祝節日,我才突然明白,“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家裡還是一樣的熱鬧,只是那熱鬧中,已經少了我啦。======================================================================歸有光《項脊軒志》

    家有老嫗, 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 一至,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 餘泣,嫗也泣。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 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最後那句庭有枇杷樹,可我卻偏偏喜歡這一段。中學的時候,母親總會5點就起來為我做早餐,然後在我出門的時候一遍遍地囑咐我,路上注意安全,學校裡好好學習。然而,叛逆期的少年只覺得母親的叮囑很煩人,又不是小孩子,有什麼不放心的?聽多了,我總會不耐煩地撂下一句“知道了”,然後迅速衝出家門,把母親的話當做耳邊風。後來,我去了千里之外的城市讀書,也總是忘記給家人打電話。某一天不經意間重新看到這篇文章,讀到中間幾句,突然所有的過往都像潮水般襲來,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我拿出手機給母親打了過去,電話一響就通了。她似乎很驚訝我突然打電話給她,急切地問我,是不是出什麼事啦?是不是沒錢了?我看天氣預報你們那邊要降溫,我給你買兩件衣服寄過去......還是一樣絮絮叨叨,但我卻絲毫不覺得煩躁。我只是對著電話輕聲說了句:媽,我想你了。兒行千里母擔憂。哪怕我到了四五十歲,在父母眼裡,我始終是那個照顧不好自己的小孩子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則天為何受到“萬國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