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69233899723

    過了保質期的食品,有些還是可以吃的,其實保質期更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最佳食用期。它是食品生產廠家標在包裝上的承諾。也就是說,在保質期內,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生產廠家承諾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如果出了問題,廠家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食品過了保質期,是否就意味著不能吃了呢?不是的!食品保質期不等於食品最後可食時間。過期食品並不是必然帶來食品安全問題,只是過期食品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能性會大於在保質期內的食品。食品從生產、包裝、流通、銷售到消費者儲存的各個環節,食品的各方面都在慢慢發生變化。而對不同的食品,這種變化的性質、速度與程度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含水量較少的食品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受潮變軟,最先帶來口感的變化;而冷凍食品過期後,味道會不新鮮等。但是這些變化只是食品品質某種程度的下降,並不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從安全性角度來說,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仍是可以食用的。因此,食品是否能吃,主要看食品是否腐敗變質。所以如果過了保質期,食品並沒有發生腐敗變質,我們就把它丟棄,那麼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哦!

  • 2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剛過期幾天的食品,有的人吃了覺得沒什麼影響,有的人吃了卻腹瀉嘔吐。保質期到底是怎麼規定的呢?過了保質期的食物是不是就不能吃了呢?

    其實要知道食品能不能吃,先要看食品的保質期到底是怎麼回事。一般來說,食品的保質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這個時間一般是經過實驗測定的,超過此期限,產品質量或者品質就可能發生變化,比如,營養價值下降、微生物超標、產品已經氧化等問題,說明食品不再適於銷售。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國家規定,禁止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但如果消費者買食品時沒有過期,因自己儲存時間太長而過期,又不捨得扔掉,又該如何處理呢?食品的保質期還與食品的貯期條件密切相關,有的需要常溫儲存、有的需要冷藏貯存或避光儲存。如果消費者購買後,能夠提高一個標準儲存,比如常溫儲存的食品在冷藏條件儲存,其保質期會略有延長。延長的時間和商品的種類相關,比如常溫儲存7天的牛奶,如果冷藏儲存,可延長儲存時間1 2天,對身體健康的人影響不大;幹品食物,如烤魚片、泡麵等食品,可以延長略久些;但一些特別容易孳生細菌的食品,則應儘快食用。

    另外,能否食用略過保質期的食物,也和個人的身體情況有關。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如果食用了剛過保質期的食品可能會沒有不良反應,而身體狀況本來就不好的人,如老人、病人等,吃了過保質期的食品可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朋友都喜歡吃哪些餃子餡包出來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