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事隨風

    《教學相長》原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雖有嘉餚,不嘗不知其旨;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盡師而熟。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

    《教學相長》翻譯: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哪裡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處,然後才能勉勵自己奮發上進;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後才能刻苦地鑽研。所以說教導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

    劍刃雖然銳利,不磨就不能斬斷他物;人的資質雖然聰穎,不認真學習,就不能提高修養。雖然有美酒佳餚,不親口品嚐,就不能知道它們的味美;雖然有正確的道理,不努力學習,就不能通達它們的功用。所以說,透過學習,然後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透過傳授,然後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發現自己的不足,就會心愧而努力學習,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會遍天下求師而弄透事理。從這些看來,傳授與學習是相互促進的。

    教學相長【jiào xué xiāng zhǎng】釋義: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

    對於“教學相長”一詞的理解,學術界還存在爭議。

    一種認為“教學相長”一詞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兩者,依此而將其理解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相互促進”,如在毛禮銳、沈灌群主編的《中國教育通史》中就將其作為教學原則來解釋,認為這一原則“揭示了教與學之間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既矛盾而又統一的關係”。

    另一種則覺得“教學相長”是一條“教師自我提高的規律”,認為“教學相長”一詞的主體是教師,將“教學相長”理解為“教師施教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即教師透過教而促進自身的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學習能力是人類的基本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