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停子的生活日記

    養氣說有很多人都講過。。從時間上來看應該是孟子。還有蘇澈。屬於先秦儒學。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立志有恆的思想,認為一個人最主要的問題是立志。齊國王子墊間孟子,"士幹什麼事?"孟子日:"尚志"。意思是使自己志向高尚。王子墊又間:"何謂尚志?"孟子回答說:"行仁義罷了。居住於仁,行走由義,這就叫志行高尚。"

    孟子與孔子一樣,要求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宏偉目標,對社會發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儘自己的義務。孔子把這稱為"殺身成仁"。孟子把這稱為"捨生取義"。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命和道義都是我所喜歡的,如果二者不能並有,即便犧牲生命,也要保全道義。生死與榮辱發生矛盾時,志士仁人寧願光榮而死,不願屈辱而生。死雖可惡,但還有比死更可惡的行為,就不應避死而苟活,那就要舍掉個人的幸福以至生命,實現其道德理想。可見孟子認為道德生活比個人幸福、比個人生命都重要。

    在立志問融上,孟子與孔子不同之點在於,孟子提出了立志與"養氣"的關係。

    "氣"是什麼?孟子認為"氣"是充滿人身、能夠影響肉體運動,而且還能反作用於心志、道德的東西,這就相當於中醫說的"營衛氣血"之"氣。,有點樸素唯物主義的氣息。孟子認為,普通的人只要注意"養氣",經過量的積累可以質變,逐漸形成聖人身上的所謂 "浩然之氣",它是正大剛直之氣。

    孟子的養氣說表現出高度推崇理性自覺與堅定志向的作用。於是他的"浩然之氣"實際上使成了經過長期的道德修養而達到的一種高度自覺、志向堅定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認為有了這種境界,不僅貧富貴賤不動於心,生死禍福也能置之度外,這種人可謂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作為道德上的氣節操守,是有積極意義的。

    [提出]這是孟子在《孟子·公孫丑上》中提出來的,篇中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內涵]孟子認為必須首先使作者具有內在的精神品格之美,養成"浩然之氣"(具有高尚道德品質而形成的一種崇高的精神氣質蘊涵),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辭。這種思想影響到文學創作,就特別強調作家要加強自己的人格修養,然後才能寫出好的文學作品。[影響]孟子的"知言養氣"說抓住了人的最本質的人格蘊涵,被後人在文論中廣泛引用,形成了中國文論史上以氣論文的悠久傳統,對中國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款艾瑞澤5高配手動價效比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