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長期以來,人們在分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之間的關係的時候,主流的看法是認為二者形成了對比的關係。認為百草園的清新、亮麗、神奇與三味書屋的昏暗、枯燥、森嚴、無味之間形成了對比關係,前後分別包含了作者強烈的褒貶之情。

      除此“對比說”之外,還有兩種認識:

      一種意見認為,前後是和諧統一的。貫穿全文的,是中年的魯迅先生對兒時快樂生活的甜美回憶,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即便是三味書屋的生活,對於童年的魯迅而言也同樣是新鮮而充滿快樂的。

      第二種意見認為。前後是襯托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襯托三味書屋的生活,從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的損害和束縛。

      上述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比較而言,這裡所述的第一種看法更接近魯迅先生創作本文時的心理背景,更能為讀者所接受。實際上,我們從作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中,也不難發現字裡行間洋溢著快樂的情趣。從“黑油的竹門”、大匾等陳設,從那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儀式,從同窗趁先生讀書入神時,溜到三味書屋後的小花園“折臘梅”“尋蟬蛻”到人聲鼎沸的課堂,自得其樂的老先生,頗有些成績的繡像,飛速進步的“對課”,處處洋溢著一種成年人回顧往事的樂趣,時時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樂的情趣。因此,縱然是森嚴的三味書屋,也是作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洋溢著作者當時的童真童趣,而不是一種束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歧路亡羊的讀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