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0401985516

    操作: 依不同病情、不同病位選一定數量的竹罐(經二次加工後,要求罐壁薄厚均勻適當、罐口平滑園鈍)10個左右。放入沸騰的開水中(治前先將裝有散寒活血、通路止痛功用中草藥的紗布袋投水中煎煮至一定濃度後,再放竹罐煎煮、常規使用,療效更佳)1分鐘左右,鍋內熱氣瀰漫,開蓋,一手以長鉗將竹罐顛倒(罐口朝下空去熱水)取出,立即倒扣在墊有數層毛巾的另一手上,手抓毛巾握緊罐口(勿漏氣)拭去罐表熱水,快速、有效地甩去罐內殘餘熱水,立即扣壓在機體相應部位,稍候鬆手。 ‘ 劑量與療程: 每次用罐10個左右,規格不一,留罐時間以病變程度、病人體質及患處面板耐受程度而定,一般在10分鐘左右,一日或隔日一次,10次左右為一療程。 適應症: 外感風寒溼邪、外傷勞損等原因所致的肢體不同部位的痺症,頸椎病,腰背痛,肩周炎等,感冒咳嗽,哮喘、肺炎、胃腹疼痛、吐瀉返酸、便秘、癤癰不同階段(未成膿時可將鬱滯毒氣吸出,令氣血通暢瘀腫消散,已成膿時也可託毒排膿減輕症狀)、毒蟲咬傷等。 4 注意事項: 4.1 急性傳染病(尤其急性傳染性面板病),廣泛性面板病,高熱抽搐,極度衰竭,出血傾向疾病,活動性肺結核,急腹症,嚴重心臟病人。治療部位面板過敏、潰瘍、全身浮腫、燙傷、凍傷、腫瘤,女性經期、孕期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4.2治療部皮下有大血管,,骨骼凸凹不平,較大的瘢痕上、乳頭,毛髮較多處,皮下肌肉脂肪明顯量少,面板細或乾燥彈性差,某些年老體虛,久病虛弱,部分心腦血管病人,糖尿病病人,小兒、機體耐受性差,有“暈針”病史者慎用。對此類病人操作前宜選舒適放鬆體位(多為臥位),做好解釋工作,可適當延長罐體在空中停留時間(毛巾始終嚴捂罐口),減少留罐時間,以降低罐口對機體面板的刺激強度(初次接受治療者尤須注意),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有異常立即起罐。 4.3 拔管前要選好體位、部位、大小適當的罐體。初次接受該治療或體弱者,宜取臥位. 4.4 竹罐要標準,,罐壁要求薄厚適當且均勻,罐口平滑園鈍。 4.5 拔管前甩淨罐內殘餘熱水 4.5 儘量縮短竹罐出鍋後(毛巾捂嚴罐口)與罐口吸附面板前之間在空中停留的時間。 4.6 初次操作者,為確保罐不脫罐,在規範操作前提下,宜將罐口直接緊壓在相應經穴上,並原地左右適當轉動罐體,略壓一會後再鬆手。 4.7罐剛固定時,罐口下面板有溫熱感(溫熱是正常刺激感,燙是異常刺激感),肢體不宜馬上移動(否則,罐體易脫落),起罐時有短暫的疼痛,常見罐口下面板淤血、充血或無明顯變化、有水珠、甚或有泡、捫之均發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上的心情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