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讀書是福

    1、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儒家認為只有透過自覺地反省,方能不斷髮現自己身上的錯誤,改正錯誤。

    2、謹嚴。俗語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凡成功之人,多是謹慎之人,即使某些人看起來並非如此,但實際上誰都是小心翼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只是心性過人,喜怒不形於色,裝的好。正如淝水大捷,訊息傳來時謝太傅方與人對弈,他等到下完棋才起身,但屐齒的折斷卻暴露了他的心境。諸葛一生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謹言慎行,即是修養之道。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3、存養。《孟子》雲: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人的惡習,積之半生,非片時可以盡去,所以需要積年累月的調整,把壞毛病祛除。因此人心本身也需要養,像花草一樣悉心照料,存心、養心、養性,就是修養。

    4、守靜。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社會浮躁,塵世喧囂,心遠地自偏。唯有心靜,保持本心,才能修養超人的心性。“造化之境,性天之妙,唯靜觀者知之,唯靜養者契之,難與紛擾者道。”

    5.慎獨。百度百科引權威之言說,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風(儒家風範)的最高境界。可以說慎獨是被廣泛接受的儒家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在《大學》原文中,有這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小人閒居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時喜歡做不好的事情,當他見到慎獨的人後,卻試圖偽裝自己,“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誠於中,形於外”是慎獨的一個主要含義。只有修養到慎獨的君子,才能做到“誠於中,形於外,”表裡如一,誠存於中,嚴於律己,不需外界監督,而所行自潔。”

  • 2 # 7671649437373

    儒家、佛家、道家修行的內容及方向不同,因此不存在儒家的修行境界沒有佛家道家的高這個問題。佛家修心,道家修身,而儒家思想側重在“忠、孝、仁、義”方面。所以不是同類不能相比。

  • 3 # 心性文明

    實事求是地講,儒家確實沒有佛家境界高。為什麼這樣講呢?用《易經》裡的話來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即儒家主要的境界點落在形而下里,佛家的主要境界在形而上裡。儒家主要論述圍繞現實的人生世界而展開,這當然非常有意義,值得肯定。但現實人生又是非常痛苦的,如何擺脫、解脫這些痛苦,佛家就有很圓融的法門來實現。境界的不同在於立場的不同,儒家主張現實世界是“有”,佛家主張現實世界是“空”,“有”容易落於執取,把現實中的一切都想牢牢地抓住,把一切都歸於己,揹負太重,不堪重負。“空”有利於跳出現實世界的侷限,站在更高的維度來思考問題,一切都是暫時的顯化,一切都將過去。一百年以前沒有你,一百年以後也沒有你,現前的你也不過是假有,實際上就是空空如也。但人要從低到高,就要以儒家開始,把人先做好,成為真正之君子。然後在此基礎上向佛家邁近,去實現“空”之智慧,邁向波羅蜜之彼岸世界而得超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舉止唯敬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