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裸猿的故事
-
2 # 山嶺海島
我從來沒覺得,紫色和紅色相似。我覺得,紫色和藍色更相似。黃眼珠,綠眼睛,藍眼睛,紫色眼睛。所以,我喜歡一些藍色,一些靛色,一些紫色。紅色和黑色更相似。赤眼睛,赭眼睛,玄眼睛,黑眼睛。黃頭髮,紅頭髮,紅褐色頭髮,黑頭髮。光譜的排列:紅黃綠藍紫,說明了自然界的自然法則。眼珠顏色和頭髮顏色都服從光譜的排列的自然法則。
我從來沒覺得,紫色和紅色相似。我覺得,紫色和藍色更相似。黃眼珠,綠眼睛,藍眼睛,紫色眼睛。所以,我喜歡一些藍色,一些靛色,一些紫色。紅色和黑色更相似。赤眼睛,赭眼睛,玄眼睛,黑眼睛。黃頭髮,紅頭髮,紅褐色頭髮,黑頭髮。光譜的排列:紅黃綠藍紫,說明了自然界的自然法則。眼珠顏色和頭髮顏色都服從光譜的排列的自然法則。
紅色和紫色之所以看起來相近,這和我們眼睛構造有關。也因此才有了一些想當然的成語,比如紅得發紫之類的說法。
如果兩種不同的顏色,激發我們的視網膜所產生的神經衝動模式相似,那麼我們的大腦自然就會認為兩種顏色相似。至於這兩種不同顏色的光的波長是否差距甚大,那並不重要,我們的眼睛說到底並非真正的波長探測器。
人為什麼能看到顏色首先,人只能在強光下才能看到顏色,在弱光下,世界就黑白一片了。這是因為,我們眼睛的視網膜上存在兩類感光細胞,一類是視杆細胞,它不關心色彩,只需要微弱的光線就能啟用它,讓我們產生視覺,但這就讓波長不同的光線彼此間失去了區別。只有明和暗的區別。也如同人類最初發明的黑白膠捲。
圖示:視錐細胞有三種,視杆細胞則只有一種
要想看到顏色,那麼光線的強度首先必須強到能啟用視錐細胞,並且還得是波長合適的強光。看下圖.
圖示:弱光下,498nm的光子能最有效的啟用視杆細胞。
強光下則是
437nm波長的藍光啟用視錐細胞1
533nm波長的綠光啟用視錐細胞2
564nm波長的紅光啟用視錐細胞3
不同的實驗室測得的資料稍有偏差。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傳統上將這三類視錐細胞稱為,藍色、綠色和紅色視錐細胞,是不太準確的。因為它們的最敏感點並不真的恰好在藍色、綠色和紅色的中心區。
總之,當大腦接受到來自這三類細胞的神經衝動之後,經過如同我們在顯示屏上的RGB光混法,就混出了五彩斑斕的大自然。是的,我們眼中的顏色,一半是客觀的,另一半則取決於我們大腦中的演算法,並非完全客觀的。
紅紫到底有多相似?歷史上,研究人類色彩視覺相似性的關鍵實驗,是由麥克亞當(MacAdam)設計的,雖然在此之前有許多人都從理論上闡述過這個問題。
在實驗中,以固定亮度48cd/m2(後來影院放映機投影100%白銀幕中心的亮度值,就被推薦為該值,所以想想電影院亮度就有概念了)顯示給被測試者兩種顏色,他們都是和色彩打交道的人,色覺比一般人要強,也即更能分辨不同的顏色。
其中一種顏色固定,另一種顏色則由測試者將它調節到和固定的那種顏色一致。在這個實驗中,MacAdam發現,被測試者所做的調節,都落在CIE 1931色度圖上的一個橢圓的範圍內。於是MacAdam得到在人類色覺分辨領域上知名的一張圖,麥克亞當橢圓。
圖示:左下角是純紫色,左上角是純紅。橢圓表示在這些範圍內的顏色差異人眼無法分辨,即它們的波長不同,但人眼看來沒有區別。而這張圖上紫色和紅色相鄰。表示人眼在分辨紫色、紫紅、紅色時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