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xvhgf

    孔子說:“(教導弟子時)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要急於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又說不出的時候,不要急於去啟發他。如果教給他東方,他卻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這句話,主要是在講孔子的啟發式教育。啟發教育之道,先要在學生的容色言辭上見到求學的誠意,誠至然後再啟發他,啟發之後待其自得,這樣之後再告訴他。“不憤不啟”,強調教育要掌握時機。“不悱不發”,強調教育要因勢利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則強調教育要循序漸進。擴充套件資料“不憤不啟”,即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地步,就不要去開導他。“憤”,意思是心裡想求通而未能通。朱熹的《論語集註》註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啟”,意思是使人獲得開導,突破盲點,領悟要旨。朱熹說:“啟,謂開其意。”一個人用力思索,求心通還是未得,故生煩悶、著急,看到他這樣,才可以開導其意。達不到這種程度,就不要去開導他。“不悱不發”,即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用言辭表達出來的地步,就不要去啟發他。“悱”,意思是想說卻又無法用言辭表達。朱熹註釋說:“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發”,意思是使人獲得引發,找到表達自己體會的言辭。朱熹說:“發,謂達其辭。”一個人經過思考已有所領悟,卻未能用適當的言辭表達,故生惆悵、苦痛,看到他這樣,才可以啟發他,以達其辭。沒有達到這種程度,就不要去啟發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進行環保裝修房子才能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