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紅火火講歷史
-
2 # 山岩談詩論文
這句話出自清代詩人黃景仁的詩《雜感》其中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對舊的科舉制度的吶喊。
因為舊時讀書,並非象現在全面發展,而是專學治國平天下之類的,詩文之類的。讀書就是培養當官的人才,全國哪有那麼多官位呢?一旦落榜就什麼也做不了,就是孔乙己之類的人物。
所以,百無一用是書生。
這句話出自清代詩人黃景仁的詩《雜感》其中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對舊的科舉制度的吶喊。
因為舊時讀書,並非象現在全面發展,而是專學治國平天下之類的,詩文之類的。讀書就是培養當官的人才,全國哪有那麼多官位呢?一旦落榜就什麼也做不了,就是孔乙己之類的人物。
所以,百無一用是書生。
導語: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詩句,是出自清朝詩人黃景仁所寫七言律詩《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此詩正是黃景仁恃才傲物自負才華,偏偏屢試不中,在政治上不能施展才華而鬱鬱寡歡,憤憤不平的心聲。人生是殘酷的,百無一用是書生是古代歷史上很多讀書人的內心吶喊和怒吼,科舉之路充滿競爭,十人只有一人可以從鄉試,會試,殿試中突圍勝出,剩下九人只能哀嘆百無一用是書生了。一句詩句訴盡科舉八股文的毒害和桎梏。
一,鯉魚躍龍門,成龍成蟲?
古代書生十年寒窗苦讀,歷經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四大坎,才最終殺出重圍獲得做官的資格,才可以鯉魚跳龍門,化成飛龍。可這四大門坎可以淘汰掉三分之二的苦讀書生。這幫被淘汰掉的人中,有很多人成了百無一用的書生。因為長期只為了讀書而讀書,社會其他工作他們都不會幹,他們的生存技能低下,要成功只有中舉,中進士做官這條路。一旦落榜這些屢試不中的書生就生活很艱難困苦,被世俗之人鄙視,嘲諷為百無一用了。
二,八股科舉之路的殘酷和無情
以唐代開始科舉為例,唐朝初年全國錄取的進士也就是3至5人。到了唐朝中後期也只不過全國錄取20人左右。三年一大考,會試全國才錄取20人,真的讓人絕望啊。再看看宋朝,每年全國中進士才70多人。清朝從1645年開始科考,到1905年廢除科考,260年總共也就錄取了26849名進士。統計一下中國1300年的科舉考試,每375萬讀書人中錄取一人。競爭如此激烈,在淘汰掉的每年三百多萬書生中,很多人就此被廢,成為了百無一用。
最後總結:
百無一用的書生,必競是絕大多數。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沒有什麼才華和能力,只能泯然眾人矣。但事無絕對,這些人中也有很多人有才能,只是因為科舉阻擋從而再無一展抱負的機遇和平臺。如黃巢科舉幾次落榜,最後才反唐。對唐朝的統治造成了嚴重打擊。黃巢肯定是有才能的,最少做個官是沒有問題的,可他因為科舉從而成為了百無一用中一員,他心中又怎麼不暴走呢?還有洪秀全,洪秀全確實是沒有讀書的天份,可他有神棍的潛質,結果因為科舉失敗讓他發狂,太平天國起義摧殘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