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偷懶的蜜蜂

      “故不暇顧廉頗耳”中“耳”的意思是(語氣詞.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語句出自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中的《唐太宗論止盜》  原文:  《唐太宗論止盜》  上與群臣論①止②盜。或③請重法以禁之,上哂④之曰:“民之所以為⑤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⑥不暇⑦顧廉恥耳。朕當去⑧奢省費,輕⑨徭薄賦,選用廉吏,使⑩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⑪用重法邪!”自是⑫數年之後,海內昇平⑬,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⑭焉。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  註釋:  ①論:討論  ②止:禁止  ③或 :有的人  ④哂(shěn):微笑。  ⑤為: 成為  ⑥故: 所以  ⑦不暇:沒有時間;不,沒有 ;暇,時間  ⑧去:去除  ⑨輕:減輕  ⑩使:讓  ⑪安: 怎麼  ⑫自是:從此以後;是:這  ⑬昇平:太平  ⑭野宿:在郊外露宿  譯文:  皇上與群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有的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來禁止他們。皇上微笑著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應當去掉奢侈的花費,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讓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怎麼能用嚴厲的刑法呢!” 從這以後,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起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對身邊的大臣說:“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依靠剝削民眾來奉養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裕國家就滅亡。所以,君主的憂患,不是來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慾望興盛,費用就會增大;費用增大,賦役就會繁重;賦役繁重,民眾就會愁苦;民眾愁苦,國家就會危急;國家危急,君主就會喪失政權。朕常常思考這些,所以就不敢放縱自己的慾望。”  作者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1]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唯君圖之的之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