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宰
太宰是中國古代官職,在不同的朝代職責和地位不同。
“宰”作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責任是總管王家事務。西周時開始設定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領。
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王治理國家。”其中六種典籍是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見當時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或丞相。
但後來由於王室的衰落,太宰這個官職的重要性在春秋時期下降了許多,以致於被排除在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後太宰一職被停止使用。
在秦朝時,太宰是負責皇帝飲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員。在漢朝時,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職,但同周朝時的太宰職位大不相同,乃是輔佐主管宗廟禮儀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輔助官員。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為太宰兼門下侍郎、以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充首相、次相。
2、相國
相國,起源於春秋晉國,稱之為相邦,是戰國秦及漢朝廷臣最高職務。戰國時代稱為“相邦”,秦國的第1個相邦是樛斿,秦國最後1個相邦是呂不韋(秦國呂不韋)。呂不韋被免職後,嬴政認為相邦權力過大,於是暫時廢除了相邦職務。
漢王劉邦即漢王位後,又重新設立相邦職位,後代為避諱改稱相邦為相國。
相國與“丞相”一職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並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於丞相。
《史記》中也記載了漢相國和漢丞相是同時並存的職務,而且漢相國地位高於漢丞相。
此外,漢初的各個諸侯國也都同時設有相國和丞相職務,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國溫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另外,相國在同一時間只能有1個。丞相在同一時間可以有多個,例如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這2人在同一時間為丞相。
明清對於內閣大學士也雅稱相國。
3、行人
官名。秦置典客屬官有行人。
漢初沿置典客,景帝時更名大行令,所屬有行人令及丞。
武帝時改大行令為大鴻臚,行人令改稱大行令,為大鴻臚的屬官。其職掌與大鴻臚基本相同,只是所掌管的事有輕重之別。《漢書》顏師古注:“事之尊重者遣大鴻臚,而輕賤者遣大行。”
東漢大鴻臚屬官只有大行令一人。《漢書·百官志》本注:“主諸郎,丞一人,治禮郎四十七人。”東漢不設郡邸長丞,郡邸由諸郎管理。故東漢時大行令是大鴻臚一切具體事務的掌管者。三國魏改大行令為客館令,晉大行令與典客令並置。
1、太宰
太宰是中國古代官職,在不同的朝代職責和地位不同。
“宰”作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責任是總管王家事務。西周時開始設定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領。
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王治理國家。”其中六種典籍是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見當時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或丞相。
但後來由於王室的衰落,太宰這個官職的重要性在春秋時期下降了許多,以致於被排除在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後太宰一職被停止使用。
在秦朝時,太宰是負責皇帝飲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員。在漢朝時,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職,但同周朝時的太宰職位大不相同,乃是輔佐主管宗廟禮儀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輔助官員。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為太宰兼門下侍郎、以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充首相、次相。
2、相國
相國,起源於春秋晉國,稱之為相邦,是戰國秦及漢朝廷臣最高職務。戰國時代稱為“相邦”,秦國的第1個相邦是樛斿,秦國最後1個相邦是呂不韋(秦國呂不韋)。呂不韋被免職後,嬴政認為相邦權力過大,於是暫時廢除了相邦職務。
漢王劉邦即漢王位後,又重新設立相邦職位,後代為避諱改稱相邦為相國。
相國與“丞相”一職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並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於丞相。
《史記》中也記載了漢相國和漢丞相是同時並存的職務,而且漢相國地位高於漢丞相。
此外,漢初的各個諸侯國也都同時設有相國和丞相職務,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國溫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另外,相國在同一時間只能有1個。丞相在同一時間可以有多個,例如以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這2人在同一時間為丞相。
明清對於內閣大學士也雅稱相國。
3、行人
官名。秦置典客屬官有行人。
漢初沿置典客,景帝時更名大行令,所屬有行人令及丞。
武帝時改大行令為大鴻臚,行人令改稱大行令,為大鴻臚的屬官。其職掌與大鴻臚基本相同,只是所掌管的事有輕重之別。《漢書》顏師古注:“事之尊重者遣大鴻臚,而輕賤者遣大行。”
東漢大鴻臚屬官只有大行令一人。《漢書·百官志》本注:“主諸郎,丞一人,治禮郎四十七人。”東漢不設郡邸長丞,郡邸由諸郎管理。故東漢時大行令是大鴻臚一切具體事務的掌管者。三國魏改大行令為客館令,晉大行令與典客令並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