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71958612338

    在文始道版本的《道德經》裡,“無為”的“無”字通“亡”。亡羊補牢的亡,意思是丟掉。丟掉什麼?文始道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周行妥善”,就是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因勢相機而為,不要被什麼固化觀念束縛了思維,平常時期就要用平常手段,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策略。由此,我們說“無為”的“無”字要丟掉的是不該有的“為”、不妥善的“為”、不合事勢的“為”。一般人都誤解老子是教我們要無為、不爭、無私、弗居等等的。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無為、不爭、無私、弗居等詞彙後面還有半句話,那就是“無不治”、“莫能與之爭”、“故能成其私”、“是以不去”。什麼意思?無為、無私、不爭、弗居等等做法,那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無不治”、“莫能與之爭”、“故能成其私”、“是以不去”了!那麼,這種目的性特別強的做事理念,符合老子思想的本義嗎?我們說,這是非常符合老子本義的。文始道版本的第八十一章,也就是最後一章,老子對自己的通篇《道德經》做了一下總結:“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什麼意思?大概意思就是說:我的話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操作。但是很多人卻聽不懂,更是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不懂“言有君、事有宗”——通俗地說就是,鹽打哪頭鹹、醋打哪頭酸——說話和辦事都是有原因、有意圖和有目的的。他們“無知”是因為“不我知”——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幹嘛、到底是幹什麼吃的、到底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所以做事說話就會渾渾噩噩。真正能夠做到“知我”——明白自己言行目的和意圖的人,非常少。而能夠知道自己言行目的和意圖後,按照一定方法和策略的“則”去實現他(“則我”不是“則”老子,而是說要“則”自己,用自己力所能及的、用自己最最妥善的方法、手段和策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更難能可貴了!“聖人被褐而懷玉”,通俗地說就是“悶聲發大財”。曹操為何會被世人所不齒,就是因為曹操太“耿直”了,說了世人都比喜歡的話——寧我付天下人、勿寧天下人負我。而劉備呢?他的行為雖然也有很多令人不齒之處,但他偽裝得很好。但如果從本質上來說,他們用的都是一種“術”。劉備在三國演義原文裡曾經明言,有些手段他不是不會用,而是他要達到與曹操“反其道而行之”的目的而不能用。可以說劉備深得老子“聖人被褐而懷玉”之精髓。那位說,老子是要我們都成為心機婊嗎?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怎麼認為那是您個人的事兒了。但是文始道文化告訴我們的卻是:老子希望我們都要做個“明白人”。你連最最基本的“明白人”都做不到,談何“悟道”呢?別人的套路我們可能做不到,但我們卻不能看不透。我們做不到,那可能是我們的善良和慈悲;如果我們看不透,那就不是善良和慈悲問題了,而是愚蠢!要不就是被人洗腦和忽悠了。老子的“言有君,事有宗”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就是老子的“我知”。“我知”進一步是“知我”。只有“知我”,才能夠“天人合一”,才能最終近“道”。

    文始道文化研究會:老子“無為”的“無”字到底是什麼意思文始道文化研究會:天有五賊,命物時功神。什麼意思?文始道文化研究會:文始道“三術”說文始道文化研究會:道家的人性三元論文始道文化研究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何會被誤解兩千年!文始道文化研究會:河圖洛書推演八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之刃,陣容搭配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