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透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lǐ)僳(sù)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透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lǐ)僳(sù)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