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貴陽市劉老師
-
2 # 驊駿張老師
媽媽氣頭上的一句話,奪走了17歲男孩的一條生命。
17歲少年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的影片,如鋼針般刺痛了天下父母的心。
網上說,兒子因在學校與同學之間發生口角,遭到了母親的批評。於是,兒子趁母親駕車途經盧浦大橋引橋處靠邊停車時,迅速跑向橋邊跳落水裡。
事件太過敏感,很快網路上引起熱議。有的網友說,“這個男孩真是太脆弱,父母批評幾句就輕生,讓母親怎麼活?”還有的網友說,“肯定是影片中的媽媽私下經常數落自己的孩子,壓倒了男孩心中最後一根稻草”。
眾說紛紜,沸沸揚揚,各持己見。
我特別猶豫,不想去觸碰類似沉重話題。幾經思考,決定寫寫家庭中那些不該出口的“要命話”。
前不久,南京一個9歲孩子,打壞了別人的玻璃,害怕被家長懲罰,留下了用拼音代替文字的遺書,然後縱身一躍,用生命賠償了這塊玻璃。
在成人世界裡,打碎玻璃這算什麼事呀?或賠幾個錢,或重新割一塊玻璃裝上。無論多麼值錢的東西,跟生命比起來,都是宇宙裡的一點塵埃,斷不致用生命賠償。
這樣的悲劇一旦發生,總有人說,“要加強對孩子的生命教育”“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不要做不負責任的事情”“父母會多傷心啊”......這些都話對,但總覺得,都是我們成年人思維。
壓碎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會是打壞玻璃或者犯下錯誤後父母的幾句責罵嗎?
我們都從孩提時代走過,成長路上最大的幫助來自父母。父母扶養和教育態度決定了我們是快樂或是驚恐,是自信或是自卑。在最應該獲得安全和支援的家庭裡,如果得到了惡語相加,感覺不到理解和支援,被逼進了孤獨和絕望......這時候,孩子就會脆弱、無助,死就成了相對簡單的事。
沒有不犯錯的孩子,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孩子犯錯後是恐懼,還是慚愧、改正,絕大多數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和孩子站在一起,從孩子的角度有理有據的處理問題,給成長中的孩子絕對的安全感,是每個父母的責任。但這個責任是多少父母擔不起的,跳橋少年的母親也許更甚。
-
3 # FG陪你一起嗨
高中生自殺事件每年頻發,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過高,希望孩子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就不停地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死學,沒有選擇好的學習方法,也就自然不會出效率,學習成績也就不會提高,就會受到老師的嚴厲不當批評,同學自尊心從挫,得了抑鬱症。還有同學們之間的攀比關係或校園欺凌,其中校園欺凌是造成高中生自殺事件頻發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比如校園欺凌對女高中生實施性侵犯,希望我們認真看待!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是學習壓力大、校園周邊環境惡劣,加上家庭因素和個人心理因素而造成此類事件。由此我更感覺到不僅是高中生,就是整個成人,整個社會壓力都大,當今社會為了生活,將來為了買得起房、車能像樣生活,就必須有高收入,讀書、上名牌大學,、高學歷算一個初步途徑,部分家長也是同樣的狀態,所以逼啊、拼啊,校園周邊的亂七八糟的價值觀:高利貸、超前消費、詐騙、小黑社會嚴重傷害學生,一些家庭父母辛勞“無果”,也嚴重打擊學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