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友手札

    但請讓我一定要提出來的是,既然朋友已經認識到抑鬱症存在錯誤認知,那選擇盲目自救就相當於拿自己的生命賭博。

    因為內在認識模式有時候是很隱秘的,缺乏足夠經驗的心理工作者也會難於識別,更何況抑鬱症患者本身呢。

    在錯誤認知模式下,盲目的努力可能會產生非常多的負面影響,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確診抑鬱症,請至少與心理工作者有所接觸,先對自己的狀況有一個簡單的梳理。接著,是輔導繼續,還是結合藥物,再行考慮。

    當然,有一些通用的東西是可以做的,雖然都是一些翻來覆去講爛的東西。

    運動/力量訓練適當攝入甜食唱歌摘抄名言名句設定與人交流的任務情緒不好的時候,什麼也不要做,靜待情緒自然離開

    祝好。

  • 2 # 大生活微心理

    有很多或者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都是因為自身的心態或思想認識引起的,只有極少數可能是遺傳或者身體技能變化引起。

    患有抑鬱症的人,大多數是因為一件事或多件事積蓄到自己的腦海中找不到自己可行的答案而生成抑鬱症,如果說自救,我覺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和加強運動,記得上課時一位心理老師說過“現在的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點心理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把他當做一回事,時間長了,視野寬廣了就慢慢治癒好了”,說實話這個長的很帥的老師真的是很有才華的人,但是他卻告訴我們她年輕也有抑鬱症,因為他很胖覺的自己很醜,但是他透過運動來改變自己,跑馬拉松,透過跑馬拉松不進鍛鍊了身體的意志力,也讓自己慢慢的克服了抑鬱症。所以我覺的他說的運動來自救自己是很可行的發法。

  • 3 # 尚旻

    看到這個提問,我首先想到的是:患了抑鬱症,為什麼不是問“怎樣能獲得更專業的幫助?”、“怎樣能更有利於恢復?”而是問“如何自救?”

    求助,對您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不用那些專業詞彙去解釋抑鬱症,而是從這個提問來看看抑鬱症患者和非抑鬱症患者,在心理活動方面的區別吧。

    通常,我們會認同“我們自己不是萬能的”,“我們遇到困難時需要他人的幫助”,以及“我們表達求助時有很大的機率會獲得幫助”。所以,當我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會去想誰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到哪裡能獲得幫助,要得到這種幫助我們需要付出什麼。這是比較通用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就像我們感冒了,要去醫院看病或去藥店買藥。

    那麼,是什麼阻礙了您求助呢?

    有這樣幾種可能性:

    1. 過往的經歷中求助總是得不到幫助,不斷的受到挫折,認為自己不可能得到幫助。

    2. 對他人無法信任,認為無法從他人那裡得到有離的幫助。

    3. 過往經歷中表達求助被貶低,或不被允許,內化了求助是弱者的表現的觀念。

    4. 認為必須自己有能力解決所有的問題,不能接受有自己無力解決的問題這一現實。

    如果一個人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他面對生活中出現在問題時,是可以想出不同的應對策略,並找出最簡單有效的途徑。那他生活中的困擾就比較少,也就不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反之,如果一個人的認知固化,只能用他習慣的方式去應對所有情況,一味鑽牛角尖,就會比其他更多經受挫折,而且沉浸在負性情緒裡轉不出來,就比較容易抑鬱。

    所以,簡單來說,導致抑鬱的不是“錯誤”的認知,而是認知固化。

    抑鬱症不同於一般的抑鬱情緒,由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引發,且問題已經積累了很長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服藥(解決生理問題)和心理諮詢(解決心理和社會適應)同時進行。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接納並且享受自已這種狀況,但這似乎比接受治療更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park的核心元件有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