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師子漁

    辛涼解表法是溫病初起的治法,它糾正了辛溫治療溫病的誤區,使傷寒與溫病治法有了明確的界限。辛涼解表法開始與明清時期的溫病學派,並引用了《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的觀點為依據,這也是當時的辛涼治法的最早出處。

    明代的袁班作為溫病學派的先驅,他的觀點是溫熱病不可以作為傷寒而用辛溫治法,治療風溫時運用薄荷、牛蒡子、桔梗、杏仁等,其風格與葉天士、吳鞠通等人相似。後世名人有劉完素、葉天士、吳鞠通等。

    表證初起時多用辛涼輕劑,如桑菊飲、銀翹散等,溫病初起用辛涼解表法的治療原則也是從葉、吳開始確立的。

    但是辛涼解表法的治法方藥也有所爭議。其爭議主要在於辛涼藥物的爭論上,現行《中藥學》將薄荷、牛蒡子、蔓荊子、桑葉、菊花等歸為辛涼解表藥,銀花、連翹歸於清熱解毒藥,石膏歸於清熱瀉火藥,古人 對 藥 物 的 認 識 多 有 爭 議,《中 藥 學》折 衷 諸說,有其道理,但亦不能無疑。

    這裡舉幾個例子,桑葉秉秋金肅降之性,能清斂降潤止汗,絕無發散之性。諸花皆升,諸葉皆降,諸子皆降,蔓荊獨升,但仍不可據此認為金銀花、菊花、蔓荊子是辛涼解表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發汗是在出入的層面,而非升降。菊花善清頭目,又能平肝,古本草多認為其甘、平、苦,亦非辛涼,則桑菊飲中君藥皆不能發汗,反能斂汗、平肝,不足以稱辛涼輕劑。

    此外,對於辛涼解表的銀翹散也存在一定的爭議,銀翹散君銀花、連翹,現行《中藥學》多將金銀花、連翹歸於清熱解毒藥,二藥多用於瘡瘍腫毒,可見醫家使用時多不以“辛涼”目之。金銀花首載於《名醫別錄》,謂其甘溫,或 因 其 有 通 經 除 痺 之 效,後 世 多 糾 正 為 甘平、甘寒,未 言 “辛 涼”。連 翹 象 心,《神 農 本 草 經》謂 其 苦平,古醫家多認為其入心涼血,則銀翹散中用之與葉天士“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不符,這種矛盾顯示衛氣營血傳變之次第不可執著。銀花、連翹解毒涼血之力雄,配以辛溫解表之荊芥、豆豉,辛涼平劑實為表裡雙解劑。

    臨床上對於溫病的治療也多遵從劉、葉、吳等人的治療原則,療效也確切,儘管藥性有所爭議,但辨明其說,融匯貫通仍然是很好的治療方法!

  • 2 # 金匱真言

    所謂辛涼解表,便是運用辛涼性味的藥物發汗,治療外感一些列的疾病。解表的含義便是解除在表的邪氣,在表就可以發汗。《黃帝內經》載有,在表者可汗而已,因此發汗的方法是治療外感疾病的途徑。

    辛涼解表治法用來療風溫初期,咳嗽咽痛,發熱下午重,一般不會怕冷怕風。經常用到的藥物有金銀花、連翹、薄荷、桑葉、菊花、蟬蛻等這些藥物大多都是味辛而性涼,因此便有了辛涼解表一說。

    辛涼解表法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凡是邪氣在表都可以運用。我們平時經常苦惱的痤瘡,有一部分人所表現出的症候就是風熱侵襲面板,導致面板紅腫生癤,因此用辛溫解表的方法祛除在表的邪氣。

    過敏性疾病,時發時止,面板瘙癢難忍,中醫稱之為風邪,但凡是風邪夾雜熱氣所導致就可以運用辛涼解表的方式去治療。如蕁麻疹,自覺面板瘙癢發熱,有的喉嚨不適,灼熱疼痛,便可以選擇這種方法治療。

    辛溫解表大多出自《溫病條辨》,其中有許多的方子運用的都是這種思想,如名方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石甘湯,其中具體的運用可以透過越讀原著,體會作者治病的思維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債券違約頻發,是否說明債券和P2P一樣不靠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