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守望者

    明清兩代在對待藩王的做法上確實是天差地別的,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還得先了解下明代洪武時期的藩王政策以及永樂之後的藩王政策。這道題目涉及的歷史內容值得了解,是個知識點。

    先來說明朝對待藩王的做法,主要分兩個階段來講。朱元璋時期的做法是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為藩王后安排到邊疆去守衛國家,朱元璋這樣做應該是不放心外人在幫朱家鎮守邊疆。朱元璋實行的這種對待藩王的做法其實對中央政權是有隱患的,因為各藩王手裡握著兵權,在政治上是挺有影響力的,“靖難之役”就是個例子。

    朱棣透過“靖難之役”篡位後,深刻的意識到朱元璋那套對待藩王的政策是不可取的,為了防止日後藩王作亂,朱棣及之後的皇帝施行了新的對待藩王的政策。新的藩王政策主要只給各地的藩王經濟上的滿足,不給他們政治上的權力,而且沒有奉旨不可隨意離開屬地等,簡單說就是在生活上給予王爺們優越的待遇,政治上幾乎不讓他們有權力,特殊情況除外。但是這種做法其實也很不可取,因為國家為了恩養這些王爺,是要耗費巨大財力的,尤其到了明末全國的王爺數量不少,恩養王爺們的支出直接拖垮了中央財政。

    再來看清代對待藩王的做法,清朝在取代明朝後吸取了明代藩王政策的教訓,不再把藩王們安排到地方上去供養,而是幾乎都把藩王留在京城。此舉一方面是怕王爺在外會有作亂的隱患,再者也是擔心重蹈前朝因供養藩王而把國家財政拖垮的覆轍。清廷讓這些王爺待在京城並不是讓他們閒著,而是賦予他們權力,參與國家管理,所以清代的很多王爺都是有實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遠嫁的女人,為什麼都想回孃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