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可知論。
莊子的理論中一直被指責的就是他在認識到自然規律的必然性之後所陷入的“不可知”的論調。然而,這並非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當人們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力時,看得越真切,對於自我的反思就越深重,莊子的對於自然力量的體察讓他看到了人生的相對於自然的永恆的短暫與渺小。這與牛頓的入了宗教主義的心態是有相似的。並且,莊子並沒有如休謨的主張感覺經驗以外的東西都是不可知的,也沒有如康德的否定人認識物體自體的可能,所以對於莊子的大加指責是有失公允的。
莊子的不可知論啟始於他的相對主義,他認識到“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紛繁複雜,深深地感到“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於是他採取了“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的態度,將找尋真理的心思放任到悲觀主義的思緒中。於是他得出了人無法認知宇宙的全部,找不到至高的真理的結論。同時,他又看到了時間永恆與人生的天差地別,於是說“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終於發出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的悲呼。這並不是什麼罪證,甚至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日人們必須時常問自己:在人類存在的背後,究竟還有什麼影響我們命運的,令人驚異的謎在等待著我們。人們可以直接感受的現實往往只有滄海一粟,而大部分東西則隱藏著。似乎千年前的莊子已經為我們發了感慨。而我們只須超越“殆矣”的消極,努力的創造點什麼。
是不可知論。
莊子的理論中一直被指責的就是他在認識到自然規律的必然性之後所陷入的“不可知”的論調。然而,這並非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當人們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力時,看得越真切,對於自我的反思就越深重,莊子的對於自然力量的體察讓他看到了人生的相對於自然的永恆的短暫與渺小。這與牛頓的入了宗教主義的心態是有相似的。並且,莊子並沒有如休謨的主張感覺經驗以外的東西都是不可知的,也沒有如康德的否定人認識物體自體的可能,所以對於莊子的大加指責是有失公允的。
莊子的不可知論啟始於他的相對主義,他認識到“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紛繁複雜,深深地感到“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於是他採取了“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的態度,將找尋真理的心思放任到悲觀主義的思緒中。於是他得出了人無法認知宇宙的全部,找不到至高的真理的結論。同時,他又看到了時間永恆與人生的天差地別,於是說“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終於發出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的悲呼。這並不是什麼罪證,甚至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日人們必須時常問自己:在人類存在的背後,究竟還有什麼影響我們命運的,令人驚異的謎在等待著我們。人們可以直接感受的現實往往只有滄海一粟,而大部分東西則隱藏著。似乎千年前的莊子已經為我們發了感慨。而我們只須超越“殆矣”的消極,努力的創造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