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 佛法雖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八萬四千法門,但有著共同的要領;而在修學上,也有基本的規則。無論選擇什麼宗派,也不論修學什麼法門,都繞不開這些要領和規則。倘若忽略這些根本,必將付出慘重代價。在多年的修學過程中,深深意識到皈依、發心、正見和戒律的重要性。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發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見是解脫的根本,戒律是僧團的根本。任何人的修行,都應建立於這些基本建設上。而皈依,更是重中之重,是每個學佛者必須高度重視的。 皈依三寶是學佛的開始 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便是皈依。正如入黨需要宣誓,入學需要註冊那樣,透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 時常有人詢問:若不皈依,可否依法修行?當然,若按佛法教義調整身心,按相應法門修習實踐,多少總會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極為有限。若不曾生起懇切皈依之心,正說明對三寶的信心尚未具足。儘管在學,儘管在修,多是按個人喜好進行抉擇,而非全身心投歸三寶懷抱,以此為人生唯一目標。沒有堅不可摧的信心和改造生命的決心作為動力,如何從無始劫來的生命狀態中脫穎而出,煥然重生? 所以,學佛首先應皈依三寶,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唯有這樣的皈依,才能使我們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線上。否則的話,終究還是在場外徘徊。即使領到一張屬於自己的皈依證,也只是擁有了入場的通行證。還需自己走過去,才能使之生效。這段距離,正是靠我們對三寶的信心來跨越。 完成皈依是學佛的目標 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等待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成為三寶。或許在家居士們會擔心:那是否意味著我們都要出家呢?並非如此。我們所要成就的,並不侷限於形象上的三寶,而是三寶具備的內在品質,這才是修行的關鍵所在。 皈依的關鍵,在於其含義,而不在於其形式。所以,皈依僅辦個手續,填個表、領個皈依證而已。皈依的皈,是回頭。依,是依止。皈依的意思是翻舊日之惡,依止正道而得解脫。三寶指佛寶、法寶、僧寶。 佛寶,指徹悟諸法實相,而能教導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諸佛。平日所見的佛象,因象徵佛寶住持於世,而應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為佛像就是佛寶。 法寶,指諸佛為教導眾生,使其脫離苦海而宣說的教法。平日所見的經書,因象徵法寶住持於世,而應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為經書就是法寶。 僧寶,指修學佛法的清淨和合的教團。出家僧人代表僧寶,應受行者尊重。但不可以為個別僧人就是僧寶。 三寶有六種含義:第一,希有之義,指三寶為世間難得之珍寶。第二,明淨之義,指三寶遠離有漏法,無垢明淨。第三,勢力之義,指三寶具足不可思議的威德自在。第四,莊嚴之義,指象世間珍寶可莊嚴世間一樣,三寶可莊嚴出世間。第五,最勝之義,指三寶為法中最勝。第六,不變之義,指三寶是無漏之法,不為世間之法所動。 概括地說,三寶的含義為:佛為覺,覺而不迷。法為正,正而不邪。僧為淨,淨而不染。皈依三寶的含義是:發心翻舊日惡,依止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脫,具足三寶功德,為利眾生而究竟成佛。
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 佛法雖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八萬四千法門,但有著共同的要領;而在修學上,也有基本的規則。無論選擇什麼宗派,也不論修學什麼法門,都繞不開這些要領和規則。倘若忽略這些根本,必將付出慘重代價。在多年的修學過程中,深深意識到皈依、發心、正見和戒律的重要性。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發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見是解脫的根本,戒律是僧團的根本。任何人的修行,都應建立於這些基本建設上。而皈依,更是重中之重,是每個學佛者必須高度重視的。 皈依三寶是學佛的開始 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便是皈依。正如入黨需要宣誓,入學需要註冊那樣,透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 時常有人詢問:若不皈依,可否依法修行?當然,若按佛法教義調整身心,按相應法門修習實踐,多少總會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極為有限。若不曾生起懇切皈依之心,正說明對三寶的信心尚未具足。儘管在學,儘管在修,多是按個人喜好進行抉擇,而非全身心投歸三寶懷抱,以此為人生唯一目標。沒有堅不可摧的信心和改造生命的決心作為動力,如何從無始劫來的生命狀態中脫穎而出,煥然重生? 所以,學佛首先應皈依三寶,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唯有這樣的皈依,才能使我們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線上。否則的話,終究還是在場外徘徊。即使領到一張屬於自己的皈依證,也只是擁有了入場的通行證。還需自己走過去,才能使之生效。這段距離,正是靠我們對三寶的信心來跨越。 完成皈依是學佛的目標 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等待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成為三寶。或許在家居士們會擔心:那是否意味著我們都要出家呢?並非如此。我們所要成就的,並不侷限於形象上的三寶,而是三寶具備的內在品質,這才是修行的關鍵所在。 皈依的關鍵,在於其含義,而不在於其形式。所以,皈依僅辦個手續,填個表、領個皈依證而已。皈依的皈,是回頭。依,是依止。皈依的意思是翻舊日之惡,依止正道而得解脫。三寶指佛寶、法寶、僧寶。 佛寶,指徹悟諸法實相,而能教導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諸佛。平日所見的佛象,因象徵佛寶住持於世,而應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為佛像就是佛寶。 法寶,指諸佛為教導眾生,使其脫離苦海而宣說的教法。平日所見的經書,因象徵法寶住持於世,而應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為經書就是法寶。 僧寶,指修學佛法的清淨和合的教團。出家僧人代表僧寶,應受行者尊重。但不可以為個別僧人就是僧寶。 三寶有六種含義:第一,希有之義,指三寶為世間難得之珍寶。第二,明淨之義,指三寶遠離有漏法,無垢明淨。第三,勢力之義,指三寶具足不可思議的威德自在。第四,莊嚴之義,指象世間珍寶可莊嚴世間一樣,三寶可莊嚴出世間。第五,最勝之義,指三寶為法中最勝。第六,不變之義,指三寶是無漏之法,不為世間之法所動。 概括地說,三寶的含義為:佛為覺,覺而不迷。法為正,正而不邪。僧為淨,淨而不染。皈依三寶的含義是:發心翻舊日惡,依止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脫,具足三寶功德,為利眾生而究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