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止水如心

    要解答“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第二次出使西域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楚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和時代背景。

    當時,北方的匈奴經常越過秦長城,騷擾、劫掠西漢北部邊疆地區,給西漢王朝造成了很大困擾和損失。漢武帝在積累了一定軍事力量的時候,派遣張騫率隊出使西域,聯合與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意思是夾擊匈奴。這就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那是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9年)。在經過河西走廊時,他們被匈奴發現並俘獲。張騫被囚禁十餘年後,終於尋機逃出來。他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繼續西行尋找大月氏。經過大宛(今費爾干納)、康居(今撒馬爾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終於找到了大月氏。但是,這時的大月氏已經透過戰爭使大夏臣服,在這一帶安居樂業,再也不想去找匈奴報仇了。張騫無奈,只好往回走。在回程中,他又被匈奴人抓住了。他找機會再次逃脫,這才回到了長安。這時,已經是元朔三年(公元前123年)。張騫這第一次出使西域,歷經千辛萬苦,前後長達13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儘管沒達到目的,但他在沿途充分了解到西域各國的地形、物產和風俗,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礎。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他這次出使西域的使命是與伊犁河流域的烏孫人結成聯盟,目的仍然是聯合抵禦匈奴。這一次,他順利地到達了烏孫的赤城谷,但是天不遂人願,正好遇到烏孫發生內亂,各方糾纏不休,打個不停,誰還顧得上聽他的。因此,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都沒有能實現結盟的目的。

    張騫儘管兩次出使西域都沒有達到使命和目的,但也並不是沒有意義。這前後兩次出使的目的儘管是出於軍事方面,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卻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重大意義。前後兩次出使西域的關係就是,前一次出使西域,為第二次出使西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次出使西域,是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繼續。第一次出使西域,溝通和了解了西域的情況,第二次出使西域,不僅打開了人們的視野,建立了漢王朝與西域各國廣泛的經濟文化的聯絡,發展了中西交通,獲得了西域和中亞的社會、經濟、地理交通的大量資訊,也對漢武帝開發大西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一歷史事件,史稱“張騫鑿空”。雖然絲綢之路在漢代以前就有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但張騫作為一個偉大的先行者,他的兩次出使西域,在開拓絲綢之路、發展中西交流上起了很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也為後來西漢王朝徹底戰勝匈奴,更好地控制河西、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和抵禦外族侵略騷擾,做出了重要貢獻。

    根據張騫掌握和了解到的情況,西漢王朝在後來,先後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將邊塞、亭燧、長城等防禦體系構築到了鹽澤(羅布泊)以西,過庫爾勒、輪臺到庫車西北地區;在此後組織了好幾次大規模的移民,使得荒涼的河西走廊的人口達到了40萬左右。此後的唐朝又設立了北庭都護府,管轄了西北大片領土。

    其次,在今天的輪臺正式設立西域都護府,統領和管轄西域各國,以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西域都護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稱霸西域的雄心,標誌著西漢政府已經對西域各國開始了有效的統治。更重要的是,使漢代通往西域的道路,避開了塔克瑪幹沙漠,使敦煌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中古時代最耀眼的“國際都會”。西漢的絲綢、鐵器、玉器、漆器等輸出到了西域各地,以及歐洲各國;來自中亞、西亞、歐洲的香料、織物、寶石、顏料、玻璃等從此進入中國。為後來的各封建王朝在絲綢之路上的經濟、貿易、文化傳播奠定了基礎,產生了重要的歷史意義。由於絲綢之路的暢通,也把中國的蠶絲和冶鐵技術傳到了西方,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莎拉布萊曼是哪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