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鄧海春
-
2 # 仁勇校尉
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即使不傳皇孫也輪不到燕王朱棣。當時比朱棣年長的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和第三子晉王朱棡都還在世,朱棣相比兩位哥哥沒有任何優勢。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37歲的太子朱標突然病逝,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朱標去世後,朱元璋選擇了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做繼承人,而沒有選擇自己的兒子。
(朱允炆)
如果朱元璋不選擇立皇太孫的話,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太子之位能輪到後來發動靖難推翻朱允炆的燕王朱棣,但在朱標剛去世的時候,燕王朱棣沒有任何可能性。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第二子秦王朱樉和第三子晉王朱棡在朱標去世時都還在世。按年齡算的話,朱棣肯定要排在後面。按身份算,即使接受朱棣是馬皇后所生嫡子的說法,朱棣的哥哥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同樣也是馬皇后所生。大家都是嫡子,肯定年長的優先。
朱元璋哪些兒子是馬皇后所生是一筆糊塗賬,一般有三種說法,一種是前五個太子都是馬皇后所生,一種只有前三個兒子是馬皇后所生,還有一種是朱元璋沒有兒子是馬皇后親生的。無論按哪種說法,朱棣的身份都沒有優勢,現在一般認為朱棣多半不是馬皇后所生。
論當時地位和個人才能的話,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都同屬九大賽王,都曾經統兵作戰,朱棣也沒有啥特別突出的地方。
即使朱棣自己,在朱標剛死時,恐怕也沒有太子之位能輪到自己的奢望。
可惜的是,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都死在朱元璋去世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朱樉去世,洪武三十一年(1398)三月,晉王朱棡去世,僅僅比朱元璋早死了兩個月。
要是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都活到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時候,兩人在建文帝朱允炆看來威脅程度至少和燕王朱棣相當。三人相互牽制之下,朱棣起兵造反恐怕沒啥機會。
-
3 # 觀海雲遠9
有這麼幾個原因,朱元璋絕對不會把皇位傳給朱棣的。
第一,立長不立賢。朱棣是側室所出的皇子,正常情況下沒有機會得到皇位。朱元璋為保障自己的兒子們不會因為爭奪皇位互相殘殺,很早就確立了繼承人,並且把其他成年的皇子或者是對皇位具有一定威脅的皇子都派發到他們自己的封地上去。
第二,朱棣和朱元璋太像了,打天下需要的是朱元璋朱棣這樣的人,而守天下需要的是朱標、朱允炆這樣寬宏大度的君王,朱元璋知道朱棣和自己一樣,暴躁易怒,不適合守天下。
第三,朱元璋不喜歡朱棣,朱標朱允炆能讓朱元璋感受到親情,而朱棣太過疏遠。
-
4 # 少年說籃球
嫡長子制度是維護皇權穩定的根本,也是古代皇帝世襲的根本!
朱元璋的嫡長子,也是太子朱標過早去世,讓朱元璋老淚縱橫! 此時朱標的嫡長子朱建文也已長大,按照嫡長子制度,首選朱建文,而不是朱棣!
回覆列表
明朝的皇位繼承沿襲的是過去漢族王朝普遍採用的“立嫡立長制”原則,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實行預立太子的辦法,所謂“預立太子以固國本”。明代諸帝,建儲比較早。如太祖、成祖、仁宗諸帝即位即建儲。有明一代,如果哪個皇帝不及早建儲,就會引起廷臣上疏。
明太祖朱元璋正是根據這些原則,很早就確立了皇太子。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宣佈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朱標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馬皇后所生。朱元璋為吳王時,即立朱標為王世子,明王朝建立,朱標即以嫡長的身份被立為皇太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病逝。此前,朱元璋因朱標過於懦弱而有過更立皇太子的想法,後因朝臣的反對而作罷。現在朱標死了,朱元璋屬意酷肖自己,勇武多謀,屢立戰功的四子朱棣。朱元璋的這個想法,又遭到朝臣的反對。反對者的理由是朱棣雖為嫡子,但非長子。如果立四子朱棣為太子,那麼將置他的兩個兄長秦王朱樉、晉王朱棡於何地呢?而立朱標之子,則名正言順,誰也說不出反對的理由。這一番道理說服了朱元璋,遂決定立朱標第二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是孝康皇后常氏(常遇春長女)所生,9歲就夭折了,所以朱允炆雖為次子,但依照傳統仍被太祖視為嫡長孫。上圖南京明東陵,朱標葬於此
可以看出,雖然明太祖乾綱獨斷,但面對強大的歷史傳統,還是妥協了。嫡長子繼承製從西周到近代影響了中國近三千年,到了最近二三十年才被淡化,男女都平等了,加上生育政策的作用,使人們對於古代的這個頑強的傳統越發不理解。回憶三十年前一個葬禮,因為長子先母親而逝多年,所以在母親的葬禮上,是由長孫打幡,逝者的其他兒子和參加葬禮的人絲毫不會質疑長孫在葬禮上核心地位,這也和朱允炆以皇太孫身份即位的道理一樣,在當時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老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