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培訓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步驟1:識別並對問題公式化。 步驟2:構造存在問題部分的物-場模式。 步驟3:定義理想狀態。 步驟4:列出技術系統的可用資源。 步驟5:向效果資料庫尋求類似的解決方法。 步驟6:根據創新原則或分隔原則解決技術或物理矛盾。 步驟7:從物-場模式出發,應用知識資料庫(76個標準和效果庫)工具產生多個解決方法。 步驟8:選擇只採用系統可用資源的方法。 步驟9:對修正完畢的系統進行分析防止出現新的缺陷。 應用TRIZ的一般過程 TRIZ解決 問題的一般過程被劃分為四個步驟: (1)分析 分析是TRIZ的工具之一,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階段。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從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系統、子系統、部件。理想解是採用與技術及實現無關的語言對需要創新的原因進行描述,創新的重要進展往往在該階段對問題深入的理解所取得。確認哪些使系統不能處於理想化的元件是使創新成功的關鍵。設計過程中從一起點向理想解過渡的過程稱為理想化過程。可用資源分析是要確定可用物品、能源、資訊、功能等。這些可用資源與系統中的某些元件組合將改善系統的效能。衝突區域的確定是要理解出現衝突的原因。區域既可指時間,又可指空間。假如在分析階段問題的解已經找到,可以移到實現階段。假如問題的解還沒有找到,而該問題的解需要最大限度的創新,則基於知識的三種工具:原理、預測、效應等都可採用。 (2)原理 原理是獲得矛盾解的方法。有技術與物理兩種矛盾解決原理。TRIZ引導設計者挑選能解決特定矛盾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標準引數確定矛盾。有40條原理。 (3)預測 預測又稱為技術預報。TRIZ確定了8種技術系統進化的模式。當模式確定後,系統、子系統及部件的設計應向高一級的方向發展。 (4)效應 效應指應用本領域,特別是其他領域的有關定律解決設計中的問題。如採用數學、化學、生物等領域中的原理,解決設計中的創新問題。 (5)評價 該階段將所求出的解與理想解進行比較,確信所作的改進不僅滿足了技術需求而且推進了技術創新。TRIZ中的特性傳遞( feature transfer)法可用於將多個解進行組合以改進系統的品質。
TRIZ培訓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步驟1:識別並對問題公式化。 步驟2:構造存在問題部分的物-場模式。 步驟3:定義理想狀態。 步驟4:列出技術系統的可用資源。 步驟5:向效果資料庫尋求類似的解決方法。 步驟6:根據創新原則或分隔原則解決技術或物理矛盾。 步驟7:從物-場模式出發,應用知識資料庫(76個標準和效果庫)工具產生多個解決方法。 步驟8:選擇只採用系統可用資源的方法。 步驟9:對修正完畢的系統進行分析防止出現新的缺陷。 應用TRIZ的一般過程 TRIZ解決 問題的一般過程被劃分為四個步驟: (1)分析 分析是TRIZ的工具之一,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階段。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從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系統、子系統、部件。理想解是採用與技術及實現無關的語言對需要創新的原因進行描述,創新的重要進展往往在該階段對問題深入的理解所取得。確認哪些使系統不能處於理想化的元件是使創新成功的關鍵。設計過程中從一起點向理想解過渡的過程稱為理想化過程。可用資源分析是要確定可用物品、能源、資訊、功能等。這些可用資源與系統中的某些元件組合將改善系統的效能。衝突區域的確定是要理解出現衝突的原因。區域既可指時間,又可指空間。假如在分析階段問題的解已經找到,可以移到實現階段。假如問題的解還沒有找到,而該問題的解需要最大限度的創新,則基於知識的三種工具:原理、預測、效應等都可採用。 (2)原理 原理是獲得矛盾解的方法。有技術與物理兩種矛盾解決原理。TRIZ引導設計者挑選能解決特定矛盾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標準引數確定矛盾。有40條原理。 (3)預測 預測又稱為技術預報。TRIZ確定了8種技術系統進化的模式。當模式確定後,系統、子系統及部件的設計應向高一級的方向發展。 (4)效應 效應指應用本領域,特別是其他領域的有關定律解決設計中的問題。如採用數學、化學、生物等領域中的原理,解決設計中的創新問題。 (5)評價 該階段將所求出的解與理想解進行比較,確信所作的改進不僅滿足了技術需求而且推進了技術創新。TRIZ中的特性傳遞( feature transfer)法可用於將多個解進行組合以改進系統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