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沐馨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在西方是一種常見的人格障礙,而在中國大陸沒有進入CCMD診斷系統   按照美國DSM-IV診斷標準:   邊緣型人格障礙   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感情的不穩定以及顯著的衝動性;起自早期成年時,前後過程多種多樣,表現為下列 5項以上:   (l)瘋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遺棄。注:不包括第5項所指的自殺或自傷行為;   (2)一種不穩定的強烈的人際關係,其特點是從極端理想化到極端的貶低之間變來變去;   (3)身份障礙:對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的顯著和持久的不穩定變化;   (4)至少在二個領域方面出現衝動性,有潛在的自我毀滅可能性,例如,浪費、性、藥物濫用、鹵莽的駕駛、狂吞濫飲。注:不包括第5項的自殺或自傷行為;   (5)反覆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或者自傷行對;   (6)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而情緒不移定(例如,心境惡劣強烈發作,激惹,既焦濾持續數小時,很少會超過幾天)   (7)長期的空虛感;   (8)不合適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的發怒(例如:常發脾氣、發怒、毆鬥);   (9)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性症狀。 按照Kernberg的觀點, 邊緣性人格障礙主要臨床表現有如下幾個特徵:   1、慢性、彌散性的波動性焦慮。   2、多相的神經症----諸如嚴重的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恐怖症狀,強迫症狀, 分離走神現象, 疑病症等等。   3、多相的誇張的性行為傾向。   4、傳統的潛在精神病人格結構——分裂性人格, 偏執性人格, 輕躁狂或迴圈型人   格。   5、衝動性神經症或成癮:病人表現的是反覆需要滿足的驅力衝動發作的嚴重人格病理。   6、低層次的人格障礙——臨床表現為低層次的防禦機制如分離, 投射, 抵毀, 否認等.   臨床特徵: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患者經常處於危機狀態,經常有情緒的波動,經常一下子好辯激動,轉眼間又憂鬱哭泣,一會兒可能覺得感受不到自己的感覺。   因為這群人既依賴又充滿敵意,他們相當依賴周遭親近的人,但當其依賴無法滿足時,則表現強烈的憤怒,因此難以維持深度而親密的關係,意即他們對人的觀感陷入全好或全壞兩極端中,旁人可給予他關心注意,使之有安全感之時刻,便將旁人理想化;但當旁人的付出不能符合其需求時,便對之充滿憤怒嫌惡與批評;反之,他們極怕被依賴的物件所背叛,往往激起物件的生氣憤怒,或率先背叛對方,以測試物件的容忍程度,當物件果真離開他後,他則陷入極大的情緒混亂中,並強化世界無人可信賴,自己是空虛孤獨的存在信念;另一方面他們缺乏自我認同,故無法忍受獨處的孤寂,有長期的空虛感,為了避免空虛孤寂,他們可能隨意與人發生關係,或以自傷,如割腕等,排解內心的空虛無望。其生活模式混亂,社會職業功能遭受極大影響,他們的成就通常低於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金融穩定的重要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