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陵閒人
-
2 # 亞洲食學論壇
這可能得從西式糕點的傳播和引進說起。隨著西方列強洋槍洋炮的入侵,也帶來了他們的飲食方式和日常食品。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30年代,“西洋”飲食文明傳入,特別是1845年上海租界形成並推廣到各通商口岸以後,來華的外華人與日俱增。他們吃的西餐、西點、麵包、糖果、汽水飲料、咖啡啤酒,逐漸在中國各大城市逐漸多了起來。
隨之而來的當然還有西餐,但是西餐其實並不太符合多數華人的口味,而且價格偏高,西式糕點的烘烤方法,口感酥香,款式多樣,更容易受到老百姓的喜愛。記得父母說,他們年輕的時候吃上罐頭就非常開心,拿來作為禮品送人就是貴重的,還有生日吃蛋糕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可見人們已經非常接受這些西式糕點,並且融入到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中。
隨著人們的喜愛和消費增加,中國商人逐漸進入這些行業。1895年前,華資食品廠商只有4家,至1913年增加到105家,到1933年達到493家,上海的冠生園、泰豐、泰康等當時就是全國著名的食品廠,在武漢、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設立分廠。
人們的社會生活西化速度不斷加快,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納入,去探索新鮮的美食,伴隨糕點的灶具烤箱以及電爐也逐漸出現在華人廚房中。街上賣西式糕點的店鋪越來越多。
隨著西式糕點普及的同時,我們中國傳統的糕點在逐漸被遺忘,尤其是在年輕的90後00後當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傳統糕點有什麼,因為他們從小吃的看的幾乎都是西式麵點。去旅遊景區的商業街,或是傳統小吃街,才能見到一些傳統手藝,有的已經被列為非遺保護專案,但是很難大範圍普及,而且有時候覺得口味也一般。所以,大街上還是西式糕點多啊。
文/GSN
題中說的中式糕點,我們這叫“點心”!
還記得小時候每逢年節,或有特別的日子裡(如結婚、賀壽等),總是有很多的點心可以有限量的品味!終究那時候糕點是以“奢侈品”的身份出現的!最早記得小時候買糕點還要“副食票”的!副食票的限量級別要遠遠高於“糧票”!也就是說你就是有錢也是買不到的!
再到後來,生活逐漸好了,副食供應也更是放開了!很多的老式點心在糧食副食店可以買到了!麻花、槽子糕、江米條、核桃酥、小八件、馬蹄酥、綠豆糕.....這些糕點的品種很多!由於家庭條件的因素,也是不能常吃到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包裹這些點心的盒子也是很有特色的!最早是用草油紙包裹,面上附一張紅色的印有糕點彩圖的彩紙,再用棉紙繩進行包紮,老師傅捆點心的動作流程就是一種表演!
再後來就有了點心盒子了!
那個時代的糕點廠和副食商店都是國營的,所以製作的師傅們都是上班的正式職工,他們的技藝也是依靠工廠的製作流程和師徒相授的!新人進廠要拜師傅然後在開始逐步學習製作技巧!學上幾年出徒在帶自己的徒弟!
改革開放後,很多的國營食品企業都轉型了或倒閉了!很多的職工就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開起了自己的食品門店,很多的都是前店後廠!技藝的傳授也是以師徒關係來延續的!
終究很多的點心是流傳幾百年的製作工藝來製作的!很多都是過去皇宮流傳出來的!
到了現在食品市場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很多西式糕點開始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老式的“點心”被擠壓的很窘迫!甚至很多的麵包房根本就不出售老式的糕點!
幸好!現在很多的副食老店得到了復興!很多的老字號得到了新生!終究很多人還是習慣吃那些有韻味的老點心!
比如我們天津的桂順齋以經營各式清真糕點而聞名,是回族人劉珍於1924年始創,到現在依然興隆旺達!還有天津最有名的的“十八街大麻花”的正宗廠商桂發祥!
當然現在廚師學校應該還是會開“老式糕點”的培訓課的!
希望中華麵點的製作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