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語氣詞連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兩個陳述語氣詞連用。例如: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譯句:(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力壯的時候,尚且趕不上人;現在我年老了,不能幹什麼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語氣兼論斷語氣。語氣重點在“已”,它同“矣”,可譯為“了”。兩個陳述語氣詞連用不算常見,其中較多的是“也已”、“已也”等。
2.陳述語氣詞和疑問語氣詞連用。例如:
① 然則夫子既聖矣乎?(《孟子·公孫丑上》)【譯句:那麼您已經是聖人了嗎?】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論語·先進》)【譯句: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韓愈:(《祭十二郎文》)【譯句:你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
例①是疑問語氣兼報道語氣,語氣重點在“乎”,可譯作“嗎”。例②是委婉的疑問語氣兼判斷語氣,表肯定的反問語氣,語氣重點在“與”,它同“歟”,可譯為“嗎”。例③是較舒緩的疑問語氣兼判斷語氣,語氣重點在“邪”,它同“耶”,可譯為“呢”。三例語氣的重心在疑問。
3.陳述或疑問語氣詞和感嘆語氣詞連用,重心在感嘆語氣。例如:
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論語·憲問》)【譯句:孔子說:“沒有誰瞭解我啊!”】
②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譯句: 難道不是為了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呀?】
豈獨伶人也哉?(歐陽修:《伶官傳序》)【譯句:(這個道理)難道只是限於伶人嗎?】
④
嗚呼,亦盛矣哉!(張溥:《五人墓碑記》)【譯句:啊!也夠盛大隆重了啊!】
⑤
(齊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齊桓晉文之事》)【譯句:(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可以憑藉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嗎?”】
例①~④均為感嘆語氣兼陳述語氣,語氣重點在“夫”或“哉”上,“夫”可譯為“啊”,“哉”分別可譯為“呀”、 “嗎”、“啊”。例⑤是感嘆語氣兼疑問語氣,語氣重點在“哉”,可譯為“嗎”。
二、三個語氣詞連用。感情色彩一般比較強烈,各語氣詞都仍然保留各自表達的語氣,但放在後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語氣重一些。例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論語·泰伯》)【譯句:孔子說:“(他們)也不過是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 】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於國也》)【譯句:我對於國家總算盡了心了。】
吾罪也乎哉?(《左傳·襄公吾罪二十五年》)【譯句:難道是我的罪過嗎?】
④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逍遙遊(節選)》)【譯句:鵬鳥在天空看下邊,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這樣罷了。】
例①、②是三個陳述語氣詞連用,加強肯定語氣,語氣重點在“矣”,相當於“了”。例③句中三個語氣詞連用,其中“也”表示陳述語氣,“乎”表示疑問語氣,“哉”表示感嘆語氣,語氣重點在“哉”,可譯為“嗎”。三者合用,表達強烈的反詰語氣。例④句中語氣助詞連用,“則已”等於“而已”,表示限止;“矣”表感嘆。可譯為“罷了”或“而已啊”。
總之,古代漢語中,句尾語氣詞是可以連用的,有的是兩個陳述語氣詞連用,有的是陳述語氣詞和疑問語氣詞連用,有的是疑問語氣詞和感嘆語氣詞連用,還有的是三個語氣詞連用。語氣詞連用,它們各自表達特定的語氣,給句子組合成一種複雜的語氣,但語氣的重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後一個語氣詞上面。只要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生就能朗讀和理解課文了。
一、兩個語氣詞連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兩個陳述語氣詞連用。例如: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譯句:(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力壯的時候,尚且趕不上人;現在我年老了,不能幹什麼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語氣兼論斷語氣。語氣重點在“已”,它同“矣”,可譯為“了”。兩個陳述語氣詞連用不算常見,其中較多的是“也已”、“已也”等。
2.陳述語氣詞和疑問語氣詞連用。例如:
① 然則夫子既聖矣乎?(《孟子·公孫丑上》)【譯句:那麼您已經是聖人了嗎?】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論語·先進》)【譯句: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韓愈:(《祭十二郎文》)【譯句:你知道呢,還是不知道呢?】
例①是疑問語氣兼報道語氣,語氣重點在“乎”,可譯作“嗎”。例②是委婉的疑問語氣兼判斷語氣,表肯定的反問語氣,語氣重點在“與”,它同“歟”,可譯為“嗎”。例③是較舒緩的疑問語氣兼判斷語氣,語氣重點在“邪”,它同“耶”,可譯為“呢”。三例語氣的重心在疑問。
3.陳述或疑問語氣詞和感嘆語氣詞連用,重心在感嘆語氣。例如:
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論語·憲問》)【譯句:孔子說:“沒有誰瞭解我啊!”】
②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譯句: 難道不是為了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呀?】
豈獨伶人也哉?(歐陽修:《伶官傳序》)【譯句:(這個道理)難道只是限於伶人嗎?】
④
嗚呼,亦盛矣哉!(張溥:《五人墓碑記》)【譯句:啊!也夠盛大隆重了啊!】
⑤
(齊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齊桓晉文之事》)【譯句:(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可以憑藉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嗎?”】
例①~④均為感嘆語氣兼陳述語氣,語氣重點在“夫”或“哉”上,“夫”可譯為“啊”,“哉”分別可譯為“呀”、 “嗎”、“啊”。例⑤是感嘆語氣兼疑問語氣,語氣重點在“哉”,可譯為“嗎”。
二、三個語氣詞連用。感情色彩一般比較強烈,各語氣詞都仍然保留各自表達的語氣,但放在後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語氣重一些。例如:
①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論語·泰伯》)【譯句:孔子說:“(他們)也不過是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 】
②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於國也》)【譯句:我對於國家總算盡了心了。】
吾罪也乎哉?(《左傳·襄公吾罪二十五年》)【譯句:難道是我的罪過嗎?】
④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逍遙遊(節選)》)【譯句:鵬鳥在天空看下邊,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這樣罷了。】
例①、②是三個陳述語氣詞連用,加強肯定語氣,語氣重點在“矣”,相當於“了”。例③句中三個語氣詞連用,其中“也”表示陳述語氣,“乎”表示疑問語氣,“哉”表示感嘆語氣,語氣重點在“哉”,可譯為“嗎”。三者合用,表達強烈的反詰語氣。例④句中語氣助詞連用,“則已”等於“而已”,表示限止;“矣”表感嘆。可譯為“罷了”或“而已啊”。
總之,古代漢語中,句尾語氣詞是可以連用的,有的是兩個陳述語氣詞連用,有的是陳述語氣詞和疑問語氣詞連用,有的是疑問語氣詞和感嘆語氣詞連用,還有的是三個語氣詞連用。語氣詞連用,它們各自表達特定的語氣,給句子組合成一種複雜的語氣,但語氣的重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後一個語氣詞上面。只要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生就能朗讀和理解課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