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水上婚嫁風俗形成於清初,成熟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源於疍家人對歌成親的禮儀。它融會了廣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以船為交通工具,以歌來貫穿整個婚嫁活動的過程。 這種傳統的婚嫁習俗延續至今,珠海、中山、江門、佛山等城市的原沙田區居民仍有人崇尚這種傳統的習俗嫁娶。斗門水上婚嫁習俗也登上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珠海市零的突破。 斗門區文化館館長沈俊校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斗門區提出的5年計劃,為更好地繼承和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青年人採用水上婚禮,計劃從2009年起對採取水上婚禮的新人實行政府獎勵等措施。一炷炷約半米高的立香整齊排列在村道兩側,燃燒的亮光讓夜幕下的村落顯得莊嚴而神秘。幾名村民舉著一條自制的“火龍”在村道上邊走邊唱,沿途村民也紛紛走出家門,尾隨圍觀。 9月7日,農曆七月廿九,按照當地風俗,斗門蓮洲鎮上橫村村民舉行“裝路香”表演。據悉,這項已在當地流傳了260多年的傳統民俗已被列入斗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斗門區文化部門正準備將其申報成為更高級別的市級甚至省級“非遺”。 據斗門文化館館長沈俊校介紹,“裝路香”是一項廣泛流傳於江門、中山以及珠海斗門的傳統民間習俗,其中在斗門的上橫、白蕉的六鄉更是源遠流長,至今已有260多年曆史。2009年,“裝路香”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工作人員發現,並最終列入了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上橫村民的介紹,“裝路香”目的主要是要向 “地狀皇”(地方話對 “地藏王”的稱謂)祈福。200多年前黃楊山北部地區還是一片汪洋,當地先民以打漁為生,主要透過在丘山、草灘開荒耕種,或發展養殖業,農業收成對氣候狀況要求較高。為了祈求風調雨順,族長就號召村民在每年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即傳說中“地狀皇”的生日,自覺在自家門前燒香祭奠。如今,雖然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但這項傳統民間風俗卻被儲存下來。 記者當晚在上橫村內看到,村民家門前的立香根部都有一個由蘿蔔或泥巴製成的“香墩”,形狀有的似鵝蛋、有的則像“平底小碗“。據沈俊校介紹,有時村民還會用蕉樹或蕃蒔作“香墩”材料;在農村道路還是土泥路時,許多村民還會直接把香插在地裡。 “裝路香”的另一關鍵道具“火龍”也由村民自制而成。當晚表演的 “火龍”,“龍身”是一條木棍,“龍關節”則由蕉葉梗莖做成,“龍珠”則是一個南瓜。 據當地村民介紹,“裝路香”中的燒香祭奠基本每年都會舉行,但“火龍”卻“有幾十年沒有舉行過了”,今年在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援下,村民們才決定重新 “燃起”這一傳統風俗。 斗門水鄉文化是嶺南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珠海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斗門水上婚嫁風俗形成於清初,成熟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源於疍家人對歌成親的禮儀。它融會了廣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以船為交通工具,以歌來貫穿整個婚嫁活動的過程。 這種傳統的婚嫁習俗延續至今,珠海、中山、江門、佛山等城市的原沙田區居民仍有人崇尚這種傳統的習俗嫁娶。斗門水上婚嫁習俗也登上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珠海市零的突破。 斗門區文化館館長沈俊校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斗門區提出的5年計劃,為更好地繼承和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青年人採用水上婚禮,計劃從2009年起對採取水上婚禮的新人實行政府獎勵等措施。一炷炷約半米高的立香整齊排列在村道兩側,燃燒的亮光讓夜幕下的村落顯得莊嚴而神秘。幾名村民舉著一條自制的“火龍”在村道上邊走邊唱,沿途村民也紛紛走出家門,尾隨圍觀。 9月7日,農曆七月廿九,按照當地風俗,斗門蓮洲鎮上橫村村民舉行“裝路香”表演。據悉,這項已在當地流傳了260多年的傳統民俗已被列入斗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斗門區文化部門正準備將其申報成為更高級別的市級甚至省級“非遺”。 據斗門文化館館長沈俊校介紹,“裝路香”是一項廣泛流傳於江門、中山以及珠海斗門的傳統民間習俗,其中在斗門的上橫、白蕉的六鄉更是源遠流長,至今已有260多年曆史。2009年,“裝路香”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工作人員發現,並最終列入了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上橫村民的介紹,“裝路香”目的主要是要向 “地狀皇”(地方話對 “地藏王”的稱謂)祈福。200多年前黃楊山北部地區還是一片汪洋,當地先民以打漁為生,主要透過在丘山、草灘開荒耕種,或發展養殖業,農業收成對氣候狀況要求較高。為了祈求風調雨順,族長就號召村民在每年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即傳說中“地狀皇”的生日,自覺在自家門前燒香祭奠。如今,雖然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但這項傳統民間風俗卻被儲存下來。 記者當晚在上橫村內看到,村民家門前的立香根部都有一個由蘿蔔或泥巴製成的“香墩”,形狀有的似鵝蛋、有的則像“平底小碗“。據沈俊校介紹,有時村民還會用蕉樹或蕃蒔作“香墩”材料;在農村道路還是土泥路時,許多村民還會直接把香插在地裡。 “裝路香”的另一關鍵道具“火龍”也由村民自制而成。當晚表演的 “火龍”,“龍身”是一條木棍,“龍關節”則由蕉葉梗莖做成,“龍珠”則是一個南瓜。 據當地村民介紹,“裝路香”中的燒香祭奠基本每年都會舉行,但“火龍”卻“有幾十年沒有舉行過了”,今年在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援下,村民們才決定重新 “燃起”這一傳統風俗。 斗門水鄉文化是嶺南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珠海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