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描寫的是春季,該詩句出自宋代葉紹翁 的《遊園不值》
一、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二、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三、註釋
遊園不值:想遊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
應憐: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
屐(jī)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小扣:輕輕地敲門。
柴扉(fēi):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四、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五、作者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人,字嗣宗,號靖逸。生於1194年,卒,不明。龍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係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描寫的是春季,該詩句出自宋代葉紹翁 的《遊園不值》
一、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二、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三、註釋
遊園不值:想遊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
應憐: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
屐(jī)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小扣:輕輕地敲門。
柴扉(fēi):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四、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五、作者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人,字嗣宗,號靖逸。生於1194年,卒,不明。龍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係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