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17996219639

    太陽的構造,從裡到外分成為核心、光球、色球和日冕四個部分。

    光球層是覆蓋於對流層的外圍,太陽外部極薄的一層,厚度約500公里,平時我們所看到的像圓盤一樣的輪廓,就是這個部分。

    在光球層的外面,有著一層呈玫瑰色的太陽大氣,叫做色球層。它的厚度約數千公里,這裡氣體稀薄,所發出的可見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

    在色球層外圍伸到甚遠處,它的亮度僅為光球的百分之,包裹著一層極為稀薄的、完全電離的氣體層,叫做日冕。它從色球層邊緣向外延一,可是它的溫度高達1000000℃呢!

    日冕距離太陽表面較遠。因為受到太陽的引力較小,而高溫致使高能粒子以每秒350公里以上的速度向外不斷地運動,逸散到廣闊的行星空間。

    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態球體,它的直徑約為1.39×106km,質量約為2.2×l027t,為地球質量的3.32×105倍,體積則比地球大1.3×106倍,平均密度為地球的1/4。其主要組成氣體為氫(約80%)和氦(約19%)。由於太陽內部持續進行著氫聚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所以不斷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並以輻射和對流的方式由核心向表面傳遞熱量,溫度也從中心向表面逐漸降低。由核聚變可知,氫聚合成氦在釋放巨大能量的同時,每1g質量將虧損0.00729。根據目前太陽產生核能的速率估算,其氫的儲量足夠維持600億年,因此太陽能可以說是用之不竭的。

    在太陽平均半徑23%(0.23R) 的區域內是太陽的核心,其溫度約為8×106~4×107K,密度為水的80~100倍,佔太陽全部質量的40%,總體積的15%。這部分產生的能量佔太陽產生總能量的90%。氫聚合時放出γ射線,當它經過較冷區域時由於消耗能量,波長增長,變成X射線或紫外線及可見光。從0.23~0.7R的區域稱為“輻射輸能區”,溫度降到1.3×105K,密度下降為0.079g/ cm3。0.7~1.0R之間稱為“對流區”,溫度下降到5×103K,密度下降到10-8g/cm3。 太陽的外部是一個光球層,它就是人們肉眼所看到的太陽表面,其溫度為5762K,厚約500km,密度為10-6g/cm3,它是由強烈電離的氣體組成,太陽能絕大部分輻射都是由此向太空發射的。光球外面分佈著不僅能發光,而且幾乎是透明的太陽大氣, 稱之為“反變層”,它是由極稀薄的氣體組成,厚約數百公里,它能吸收某些可見光的光譜輻射。“反變層”的外面是太陽大氣上層,稱之為“色球層”,厚約1~1.5×104km,大部分由氫和氦組成。“色球層”外是伸入太空的銀白色日冕,溫度高達1百萬度,高度有時達幾十個太陽半徑。

    從太陽的構造可見,太陽並不是一個溫度恆定的黑體,而是一個多層的有不同波長髮射和吸收的輻射體。不過在太陽能利用中通常將它視為一個溫度為6000K,發射波長為0.3~3μm的黑體。

    它的能量:太陽是地球萬物生長的動力源泉,沒有太陽,地球上的萬物就會滅亡。這主要因為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外釋放巨大的能量。可是,太陽的能量是從哪裡來的呢??

    美華人德·埃及根據格林威治天文臺自1836年以來的測量資料推算後認為,在近100年間,太陽直徑縮短了1000公里。這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興趣。經過大量觀察和研究,科學家們認為太陽100年收縮0?1%有一定可靠性。於是,有人提出,太陽之所以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因為它的巨大熾熱團塊在引力作用下不斷收縮。但令人大吃一驚的是,照此計算,太陽只夠2500萬年用。這顯然與地球的歷史相矛盾。

    如果說太陽收縮是太陽釋放能量的主要原因,那麼,照這樣太陽只須14萬年就會收縮一半。可這又是不符合事實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太陽能量之謎,並不能用太陽收縮來解放。太陽的能量究竟是怎麼回事,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探索。

    迄今為止人類對它的探索仍在繼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看待教師“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