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嘿呦喂哦
-
2 # 一起走大手牽小手
在給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一定不能吃的太油膩的食物,會導致寶寶引起消化不良。開始新增輔食,可以先從糊狀食物開始,比如高鐵的米糊,蔬菜泥,水果泥。鍛鍊寶寶的吞嚥能力,然後慢慢過渡到爛麵條,蔬菜根兒,水果塊,開始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給寶寶鍛鍊咀嚼能力的時候,一定不能給寶寶吃過硬的食物。那等寶寶完全學會了咀嚼,才可以逐漸新增其他硬的輔食,但是也要循序漸進,不能一次性給太多。
-
3 # 晴天媽媽育兒記
大家好,我是☀️晴天媽媽
孩子到4個月之後
就具備了把食物由舌尖送到咽部的能力,
如果此時仍然給他喂流食,
這種能力便得不到訓練,
會錯過培養孩子這種能力的敏感期。
7~9個月的時候,
是培養孩子咀嚼能力的關鍵期。
如果在這段時間,
家長們未注意訓練孩子的咀嚼能力,
就有可能出現困難。
咀嚼能力強,
不僅利於孩子攝入食物及
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還有利於牙齒、大腦的發育,
同時還可以預防肥胖。
在7~9個月時,
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需要注意:
1、需要及時新增輔食。
一般在4個月開始新增輔食。
最遲不要超過6個月。
2、孩子的食物
是液體--糊狀--固體發展趨勢。
在孩子7~9個月時,
除了稀飯、軟麵條等較軟的食物外,
還可以給他饅頭片、麵包片、磨牙餅乾等有一定硬度的食物。
這樣,既能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又能刺激牙床,促進乳牙的萌出。
1歲左右的時,父母可以將蔬菜、肉類等食物切成小碎塊餵養,或者讓孩子拿著某些食品自己嚼著吃。
用吃豬肝舉例來說,
最初5個月時需給孩子喂肝泥;
8、9個月時,
可以將煮熟的肝剔除筋後,
剁成碎末,餵給孩子;
待孩子接近1歲時,
可將豬肝切成小碎塊
或者將豬肝切成很薄的肝片,
讓孩子用手拿著吃。
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
3、培養孩子咀嚼能力時,
需要注意餵飯食不要太快,
等孩子把食物都嚼碎、吞嚥後再喂第二勺食物。
-
4 # 博士媽媽研究所
近期正好在整理寶寶輔食相關內容,回答一下。
最初的輔食要注意含鐵,因為此時寶寶易出血缺鐵性貧血或者缺鐵。嬰兒米粉作為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最好選擇強化鐵米粉,有利於預防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或缺鐵。
注意所有輔食都不要加調味品,以免增加寶寶腸胃負擔。
關於寶寶咀嚼能力的鍛鍊,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輔食的新增原則:由稀到稠:一般應先加流食如米湯,以後再加半流食如粥,漸漸增加固體食物,如餅乾、烤饅頭片等。
由少到多:新增食物最初量可少些,以後逐漸增加,不能操之過急。
由一種到多種:新增食物時,每次只能新增一種,經過4~5天,如果小嬰兒沒有消化不良或過敏反應,精神食慾均正常,再新增第二種,循序漸進,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寶寶6個月開始,基本上都要開始新增輔食了。奈何新手寶媽沒經驗,也不知道要給寶寶吃什麼。
6月齡寶寶6月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新增時間:寶寶在滿足輔食新增訊號後慢慢加入輔食,餵食時間儘量選擇在上午,有餓的反應且精神狀態好的時候新增米粉;開始少量,慢慢每天增量,一般在7-8個月之間,這頓輔食即可代替一頓奶;食物狀態:泥糊狀;新增量:新增菜泥等其他輔料總量不超過米粉的一半;新增原則: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為含鐵米粉!最好選擇強化鐵米粉,有利於預防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或缺鐵。6月每日食譜推薦↓
7月齡寶寶7月齡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7月開始,寶寶絕對不能單純母乳餵養,必須新增輔食;新增輔食的目的是補充鐵及多種營養素;對於沒有新增過的食材,最好不要一次新增兩種及以上,每新增一種新食材,都要關注寶寶是否有不適、過敏等症狀。7月齡每日食譜推薦↓
8月齡8月齡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7月開始,寶寶絕對不能單純母乳餵養,必須新增輔食;本月開始,除了繼續給寶寶新增上個月已經新增過的輔食之外,還可以多加一些如豬肉、雞肉、魚蝦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新增輔食的過程,利於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和吞嚥能力;對於沒有新增過的食材,最好不要一次新增兩種及以上,每新增一種新食材,都要關注寶寶是否有不適、過敏等症狀。除了泥糊狀食物,可以嘗試給寶寶過渡到末狀食物還可以給寶寶準備手指食物,訓練寶寶手、口、眼、大腦的協調能力。8月齡每日食譜推薦↓:
9月齡9月齡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寶寶能吃的輔食種類較多,也能吃一些細小的碎狀固體,咀嚼、吞嚥功能有所增強;可以給寶寶嘗試吃煮的黏稠的粥、或軟爛的麵條。9月齡每日食譜推薦↓:
10月齡10月齡寶寶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此月齡寶寶營養需要和上月差不多,每日輔食可以安排2-3餐,並讓寶寶嘗試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土豆等食物;給寶寶嘗試輔食時,要注意攝入鐵、鋅豐富的食物;輔食中增加小顆粒狀的固體食物,試著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吃,鍛鍊其咀嚼功能和手部精細動作。10月齡每日食譜推薦↓:11月齡11月齡寶寶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除了油炸食物、辣椒等刺激性大的食物,其他食物基本都可以吃了;多製作一些大顆粒狀的食物,鍛鍊寶寶咀嚼和吞嚥功能。11月齡每日食譜推薦↓:
12月齡寶寶每日食譜推薦12月齡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
5 # 康睿媽讀書
輔食是嬰兒期除乳製品以外為滿足寶寶生長髮育而提供的易於被寶寶消化吸收的食品。寶寶的消化道還十分嬌嫩,許多的消化酶分泌還不完善,所以新增輔食必須要適應寶寶的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才可以。
1、新增輔食的原則01 由少到多 。 第一個星期每天1-2次,每次一勺左右,最適宜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等寶寶慢慢適應在新增;蛋黃從1/4個開始,5-7天如無不良反應,則可增加到1/3---1/2個,以後逐漸增加到1個。
02 由粗到細 。如新增綠葉蔬菜,應從菜湯到彩泥,乳牙萌出後可以試一試開水燙後的碎菜。
03 由稀到稠。 比如乳類---稀粥---稠粥---軟飯。
04 由一種到多種。 寶寶習慣了一種食物後,再新增另一種食物,不能同時新增,否則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05 掌握時機。新增輔食要在寶寶身體建康,沒有生病的時候。
2、注重有方法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寶寶吃的食品過於精細,不利於寶寶的咀嚼能力得到鍛鍊,也不利於牙齒的萌出和萌出後的排列。在6個月後,準備萌出牙齒時,長的吸收較好的餅乾條、小饅頭、爛麵條、軟的碎菜、軟飯按照月份開始讓孩子嘗試。
-
6 # 梅媽媽
寶寶新增輔食後,平時該怎麼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該怎麼新增輔食?
寶寶和寶寶之間多少有些差異,新增輔食的時間也早晚不一,基本上新增輔食的時間是4~6個月,大部分的人都是從6個月開始新增輔食。
根據寶寶的身體發育情況,給寶寶新增輔食,一邊新增一邊觀察。我們不主張過早的給寶寶新增輔食,有一部分寶媽認為吃固體的東西會比較有營養,比奶粉或者母乳更好,這是一種錯覺。
母乳對寶Bora說才是最有營養的,而且它非常的容易消化吸收,裡邊還有大量的增強抵抗能力的抗體。月齡較小的寶寶消化器官功能很差,沒有發育成熟,許多消化酶還沒有成型,不足以承擔寶寶的消化功能。引起寶寶的消化器官負擔過重,引起腹脹,便秘,厭食甚至腹瀉。還有極個別的寶寶會引起過敏,提高患哮喘病的機率。
新增輔食的原則是從稀到稠,從少量到多量,從細小到粗大。很多家庭在1~3歲孩子這個年齡段都是以流質食物為主,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長時間給寶寶吃流質或者泥狀、糊狀的食物,會嚴重影響寶寶咀嚼能力的發展,導致寶寶在咀嚼食物方面產生障礙,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吃什麼東西都容易卡,有的時候還會引發嘔吐反射。更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造成吐字不清,說話不流暢,甚至閉口不愛說話。
我們怎麼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呢?
(1)在孩子4~6個月的時候,我們開始新增輔食,剛開始的時候是以稀,細小為主。我們可以給孩子新增米粉、蛋黃、蔬菜和水果。
(2)6個月以後我們會給孩子新增各類粥、魚肉沫、軟餅小塊、糊糊。魚泥、肉泥,肝沫泥等等也都可以加。
(3)10~12個月就要給孩子吃比較粗一些的食物了。小的魚肉塊啊,饅頭啊,麵條啊,疙瘩湯啊都可以。在這個階段,我們給孩子新增的輔食是有意識的粗糙。
不要小看孩子的咀嚼能力訓練,總有家長以為孩子太小,吃下去會不會卡。越是不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就越差,整體的口腔肌肉都得不到訓練,迴圈往復致使孩子的口腔肌肉的運動及協調能力欠佳。呼吸,咀嚼,吞嚥,語言功能都會受限。
像我們正常說話看著比較簡單吧,其實口腔周圍的有幾十塊肌肉在同時運動。是口腔肌肉共同的、協調的運動,才能讓我們說話口齒清晰,表達流暢。
既然咀嚼能力如此重要,那麼我們還是要加以關注和訓練,根據孩子的月齡合理的安排輔食。月齡越大,我們給孩子安排的粗糙程度就越大,慢慢的就過渡到家庭正常飲食狀態,(達到這樣的狀態要到3歲左右,就是36個月左右了)。
以上就是我對寶寶新增輔食以後的建議。孩子的成長我們還要從細微處加以關注。每個寶寶都有非常強勁的內在的生命力,不要擔心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只是我們成人的想法,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非常棒的,一定要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喲。
-
7 # 辰辰麻麻育兒領域
很高興為你解答,寶寶新增輔食後怎麼鍛鍊寶寶咀嚼能力,該如何新增輔食1.寶寶新增輔食要到六個月以後,一開始先給寶寶新增米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隨時觀察寶寶的腸胃功能,有沒有過敏現象,然後在新增蔬菜泥,南瓜粥等米糊狀的輔食。2.寶寶的咀嚼能力,等寶寶7個月以後給寶寶一些寶寶這個月齡能吃的小餅乾,還有小麵包等寶寶能吃的顆粒食品,還有肉泥,都可以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我知道的也就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
8 # 小皮育兒經
到了一定的月齡,寶寶的輔食新增就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合理的輔食新增不僅能促進寶寶生長髮育,避免營養不良,還能讓寶寶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對以後斷奶、正常飲食都有著關鍵的作用,那麼寶寶輔食該如何進行科學新增呢?
輔食新增時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輔食新增的最佳時間為4-6個月,根據中國衛生部的建議,在寶寶6個月時再新增,但最遲不能遲於8個月,過早過晚新增都會讓寶寶出現諸多問題。
當然,輔食的新增並不完全取決於月齡,如果寶寶有以下表現,也說明新增時機成熟:
1、體重為出生時的2倍,至少達到6kg以上。
2、純母乳餵養一天達到8-10次,奶粉餵養一天需1000ml以上,且看起來還是吃不飽的樣子。
3、肢體發育基本成熟,能控制頭部和上身,能穩穩坐住。
4、新增輔食時沒有出現明顯的過敏現象,如嘔吐、腹瀉、皮疹等異常。
5、對他人飲食感興趣,看別人吃東西會流口水、會伸手去拿、會直勾勾盯著。
6、看見食物靠近有張嘴意識,能含住勺子,能閉上嘴巴咀嚼吞嚥。
輔食新增種類怎麼選對於輔食新增的首選,很多家長會選擇蛋黃,因為其含鐵量很高,但經過幾年的研究發現,儘管蛋黃營養好,但並不容易被寶寶吸收,不僅利用率低,而且容易造成寶寶過敏。
因此現在我們普遍都首選高鐵米粉作為輔食新增的第一頓,而蛋黃可以根據寶寶的輔食進度,在8-10個月左右再新增。
4-6個月:在純米粉嘗試2-3天后,就可以新增蔬菜類,比如青菜、白菜、南瓜等,過敏性低的雞肉類、魚泥等,當寶寶的舌頭靈活度加強,能進行前後動,那麼輔食就可以從流質往糊狀進階。
7-9個月:在初期輔食新增嘗試之後,就可以擴大輔食種類,日常常見的飲食都可以先進行少量的嘗試,如果不過敏,就可以放心吃,但隨著牙床堅硬和咀嚼動作成熟,可以將輔食做成軟固體狀。
10-12個月:多數寶寶都已經出牙,而且輔食種類也已經很豐富,隨著出牙不斷,家長可準備一些更堅硬一點的食物,供寶寶咀嚼的同時還能幫助按摩牙床,有助於牙齒順利萌出。
4-6個月的時候,每天安排一頓輔食即可,每次米粉量2-3勺,蔬果類1-3勺即可,而且蔬果類每次只能選擇一種,以免增加消化負擔。
7-9個月的時候,每天輔食次數1-2次,每次顆粒狀主食類3-5勺,其他種類輔食同樣如此,但每天新增的未嘗試過的輔食只能新增一種。
10-12個月的時候,每天輔食2-3次,每次固體主食類可以增加到6-7勺,其他輔食也可適當增加。
輔食用水還是奶粉在新增米粉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糾結用水還是奶粉衝調米粉,其實這並沒有強制建議,具體的看米粉的說明書就好,大多數情況下兩者都可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奶粉衝調米粉的話,一定不能放在奶瓶裡吃,而是要用勺子吃!
米粉新增的意義不是單純為了吃飽,而是讓寶寶學習進食奶以外的食物,是為了將來進食時更好的咀嚼,是為了讓寶寶練習用舌頭將食物推至咽部再嚥下去,因此不管哪種做法,都應該放碗裡用小勺子喂。
輔食不能吃哪些一、含糖含鹽的東西
寶寶日常的乳類、米粉、輔食中自帶的糖鹽已經能夠滿足寶寶自身的需求,過多的新增只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還會破壞味覺,將來變得重口味。
二、鮮奶、酸奶、豆奶、豆漿等乳製品
寶寶腸胃尚未發育完全,這些乳製品所含的營養物質不僅遠遠高於寶寶的需求,無法讓寶寶吸收,而且就其營養方面來說,並不適合寶寶。
一歲後才可進行少量嘗試,最好2-3歲之後再喝。
三、油炒菜、醃製食品
寶寶腸胃較虛弱,飲食最好以清淡為主,這類食物易引起消化性腹瀉,最好1歲後再進行嘗試,日常可使用橄欖油、山茶油等不飽和脂肪,在輔食中滴幾滴進去。
四、蜂蜜
蜂蜜在加工運輸過程中,容易沾上少量細菌,對於小寶寶還未發育成熟的消化系統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就算到了2-3歲,也只能少量嘗試,而且不能每天吃。
輔食添加註意事項一、種類由一到多
每次輔食新增的新種類為一種,每種新輔食的新增之間需隔至少2-3天,以在發生過敏時,能及時快速的排查出是哪種食物引起過敏。
二、注意過敏
急性過敏會在進食後數小時內發生,輕症過敏則可能在一週左右才會出現,如果寶寶沒有對過敏的明顯反應,可以在隔一段時間後繼續新增,反之需要隔至少1-2個月才能再次嘗試新增。
三、進食時間
最好安排在跟家人一起的一日三餐時間,也可以順便讓寶寶學習如何進食。
新增新輔食時,可以選擇中午,以便有充足時間應對可能出現的過敏,一天中輔食種類儘量選擇一樣的。
-
9 # 母嬰育兒研究室
在寶寶4-6個月這個時間段只要寶寶符合條件都可以開始新增輔食,給寶寶新增輔食需要滿足3個條件:
1、寶寶可以自由前後左右轉頭
2、寶寶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
3、寶寶已經學會吞嚥能力
新增輔食時應該注意4點:
1、由稀到稠,可以從米湯開始一點點加稠,預防嬰兒腸道消化不良
2、由多到少,最開始喂時要一點一點增加,讓寶寶腸胃都有一個適應消化的過程
3、從原味到多味,還是一個準則:讓寶寶的腸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慢慢的開始嘗試不同的味道
4、最開始新增輔食時可以在中午或半下午,嚴禁在寶寶起床後第一頓飯或者睡前吃輔食,以防拉肚子或消化不良
-
10 # 註冊營養師韓丹娜
先說一個被很多人都忽略的真相:
寶寶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訓練的。
把口腔內的食物嚼碎,對我們成年人來說輕而易舉,但對於寶Bora說卻並不簡單。
接下來,我就從鍛鍊咀嚼能力的角度,說下寶寶輔食如何新增。
一、咀嚼訓練不到位會怎麼樣?咀嚼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做不好,會對寶寶產生很多影響。1.影響消化吸收
咀嚼能力發展不到位,首先影響的就是寶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為口腔是食物消化之旅開始的地方。在咀嚼的過程中,口腔會分泌一些消化酶,初步處理食物,方便胃腸道做進一步處理。如果寶寶沒有充分咀嚼就囫圇吞下,不僅無法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還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情況。2.影響說話咀嚼會運用到面部和口腔的肌肉,而說話時用到的肌肉和咀嚼時大多相同。如果寶寶的面部和口腔肌肉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在說話時就會遇到阻礙,可能會出現說不清、說不準,甚至不會說的情況。有些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說話還是含含糊糊,大多也都有吃飯上的問題。3.影響牙齒生長情況咀嚼不充分還會導致頜骨的生長受限,也就是構成口腔的上下兩塊骨頭受到限制,從而導致牙齦容納牙齒的空間變少,乳牙需要擠一擠才能排下,最後就造成了乳牙參差不齊的情況。而乳牙的生長情況多半也會影響恆牙的生長情況。寶寶長大之後,一口橫七豎八的牙齒,可就跟好看無緣了。所以,如果說咀嚼能力會影響寶寶日後的顏值,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根據年齡進行咀嚼訓練從即將進入輔食期就開始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同年齡的寶寶用到的方法也不相同。4~5 個月4、5 個月左右的寶寶會出現上下咬合的動作,說明他的咀嚼能力開始發育了。這時寶寶常常會吮吸手指,或者抓起東西就放進嘴裡咬,家長千萬別阻攔,可以提供一些乾淨的、適合鍛鍊咀嚼能力的東西給寶寶,比如牙膠等。
6~12 個月寶寶滿 6 個月就開始新增輔食了,其中 6~8 個月是鍛鍊咀嚼和吞嚥能力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及時讓寶寶從母乳(液體食物)過渡到輔食(固體食物)。可以試著從泥糊狀食物開始,接著變成顆粒狀、片狀、條狀,再換成小塊狀,讓寶寶感受不同食物的質地。
差不多10個月左右,手指食物就上場了。
手指食物就是手指條大小的食物,是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法寶。
任何食物都可以做成手指食物,給寶寶吃的時候,可以從軟到硬,讓寶寶逐漸適應。
喂輔食的時候,家長可以做出誇張的咀嚼動作,讓寶寶透過模仿學會咀嚼。此外,還可以從 6 個月左右開始,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喝水。
在塑膠杯中新增少量的水,遞給寶寶,幫助他把杯口靠近嘴邊慢慢喝水。從 8 個月左右開始,可以教寶寶用杯子喝奶,9 個月開始教他嘗試使用勺子吃東西。這些都有利於寶寶降低口腔敏感性,促進口腔肌肉協調與咀嚼功能發育。
1 歲以上1 歲以上的寶寶咀嚼能力進一步提高,吃東西時,舌頭也開始參與到咀嚼中,進食變得更加方便輕鬆。可以在這時讓寶寶嘗試吃大人飯,讓他多吃需要咀嚼的食物。當然,要保證少鹽少油的清淡飲食。
每次到了吃飯的時間,可以讓寶寶坐到飯桌前,和大人一起吃飯,模仿大人是怎麼咀嚼食物的。
-
11 # 嘿呦喂哦
怎樣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按時新增輔食
寶寶新增輔食的時間是6個月左右,鍛鍊咀嚼能力的黃金期是6-12個月,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抓住時間給寶寶訓練咀嚼能力。
初新增輔食除了要選擇細膩的泥狀食物外,還要選擇一把合適的小勺子,這樣能減少寶寶對輔食的排斥,方便媽媽餵食,也利於寶寶對輔食的適應。
及時調整食物性狀
有的媽媽擔心寶寶吃沫狀或塊狀的食物容易噎著,所以一直給寶寶吃糊狀的食物,這對咀嚼能力發展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食物的新增應該由細到粗,8-9個月的寶寶已經能用牙床磨碎食物了,這是可以吃一些小顆粒的蓉狀食物。寶寶10-12 個月時,這段時間的咀嚼和協調能力發展非常快速,可以逐漸過渡到大顆粒的碎末狀食物,也可以逐漸新增手指食物。
培養寶寶自主吃飯的興趣
一直給寶寶餵飯的危害比較大,一方面不利於寶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寶寶的咀嚼、吞嚥以及腸胃消化。所以,除了要逐漸豐富寶寶食物的種類外,還可以準備一套專門的餐具,讓寶寶自己吃。
另外,媽媽如果擔心寶寶自己吃得到處都是,清潔起來太困難的話,可以準備一個防水的圍兜,既可以兜住寶寶跌落的食物,又能減少寶寶自主吃飯的干擾。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12 # 一起走大手牽小手
在給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一定不能吃的太油膩的食物,會導致寶寶引起消化不良。開始新增輔食,可以先從糊狀食物開始,比如高鐵的米糊,蔬菜泥,水果泥。鍛鍊寶寶的吞嚥能力,然後慢慢過渡到爛麵條,蔬菜根兒,水果塊,開始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給寶寶鍛鍊咀嚼能力的時候,一定不能給寶寶吃過硬的食物。那等寶寶完全學會了咀嚼,才可以逐漸新增其他硬的輔食,但是也要循序漸進,不能一次性給太多。
-
13 # 晴天媽媽育兒記
大家好,我是☀️晴天媽媽
孩子到4個月之後
就具備了把食物由舌尖送到咽部的能力,
如果此時仍然給他喂流食,
這種能力便得不到訓練,
會錯過培養孩子這種能力的敏感期。
7~9個月的時候,
是培養孩子咀嚼能力的關鍵期。
如果在這段時間,
家長們未注意訓練孩子的咀嚼能力,
就有可能出現困難。
咀嚼能力強,
不僅利於孩子攝入食物及
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還有利於牙齒、大腦的發育,
同時還可以預防肥胖。
在7~9個月時,
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需要注意:
1、需要及時新增輔食。
一般在4個月開始新增輔食。
最遲不要超過6個月。
2、孩子的食物
是液體--糊狀--固體發展趨勢。
在孩子7~9個月時,
除了稀飯、軟麵條等較軟的食物外,
還可以給他饅頭片、麵包片、磨牙餅乾等有一定硬度的食物。
這樣,既能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又能刺激牙床,促進乳牙的萌出。
1歲左右的時,父母可以將蔬菜、肉類等食物切成小碎塊餵養,或者讓孩子拿著某些食品自己嚼著吃。
用吃豬肝舉例來說,
最初5個月時需給孩子喂肝泥;
8、9個月時,
可以將煮熟的肝剔除筋後,
剁成碎末,餵給孩子;
待孩子接近1歲時,
可將豬肝切成小碎塊
或者將豬肝切成很薄的肝片,
讓孩子用手拿著吃。
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
3、培養孩子咀嚼能力時,
需要注意餵飯食不要太快,
等孩子把食物都嚼碎、吞嚥後再喂第二勺食物。
-
14 # 博士媽媽研究所
近期正好在整理寶寶輔食相關內容,回答一下。
最初的輔食要注意含鐵,因為此時寶寶易出血缺鐵性貧血或者缺鐵。嬰兒米粉作為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最好選擇強化鐵米粉,有利於預防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或缺鐵。
注意所有輔食都不要加調味品,以免增加寶寶腸胃負擔。
關於寶寶咀嚼能力的鍛鍊,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輔食的新增原則:由稀到稠:一般應先加流食如米湯,以後再加半流食如粥,漸漸增加固體食物,如餅乾、烤饅頭片等。
由少到多:新增食物最初量可少些,以後逐漸增加,不能操之過急。
由一種到多種:新增食物時,每次只能新增一種,經過4~5天,如果小嬰兒沒有消化不良或過敏反應,精神食慾均正常,再新增第二種,循序漸進,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寶寶6個月開始,基本上都要開始新增輔食了。奈何新手寶媽沒經驗,也不知道要給寶寶吃什麼。
6月齡寶寶6月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新增時間:寶寶在滿足輔食新增訊號後慢慢加入輔食,餵食時間儘量選擇在上午,有餓的反應且精神狀態好的時候新增米粉;開始少量,慢慢每天增量,一般在7-8個月之間,這頓輔食即可代替一頓奶;食物狀態:泥糊狀;新增量:新增菜泥等其他輔料總量不超過米粉的一半;新增原則: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為含鐵米粉!最好選擇強化鐵米粉,有利於預防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或缺鐵。6月每日食譜推薦↓
7月齡寶寶7月齡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7月開始,寶寶絕對不能單純母乳餵養,必須新增輔食;新增輔食的目的是補充鐵及多種營養素;對於沒有新增過的食材,最好不要一次新增兩種及以上,每新增一種新食材,都要關注寶寶是否有不適、過敏等症狀。7月齡每日食譜推薦↓
8月齡8月齡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7月開始,寶寶絕對不能單純母乳餵養,必須新增輔食;本月開始,除了繼續給寶寶新增上個月已經新增過的輔食之外,還可以多加一些如豬肉、雞肉、魚蝦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新增輔食的過程,利於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和吞嚥能力;對於沒有新增過的食材,最好不要一次新增兩種及以上,每新增一種新食材,都要關注寶寶是否有不適、過敏等症狀。除了泥糊狀食物,可以嘗試給寶寶過渡到末狀食物還可以給寶寶準備手指食物,訓練寶寶手、口、眼、大腦的協調能力。8月齡每日食譜推薦↓:
9月齡9月齡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寶寶能吃的輔食種類較多,也能吃一些細小的碎狀固體,咀嚼、吞嚥功能有所增強;可以給寶寶嘗試吃煮的黏稠的粥、或軟爛的麵條。9月齡每日食譜推薦↓:
10月齡10月齡寶寶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此月齡寶寶營養需要和上月差不多,每日輔食可以安排2-3餐,並讓寶寶嘗試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土豆等食物;給寶寶嘗試輔食時,要注意攝入鐵、鋅豐富的食物;輔食中增加小顆粒狀的固體食物,試著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吃,鍛鍊其咀嚼功能和手部精細動作。10月齡每日食譜推薦↓:11月齡11月齡寶寶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除了油炸食物、辣椒等刺激性大的食物,其他食物基本都可以吃了;多製作一些大顆粒狀的食物,鍛鍊寶寶咀嚼和吞嚥功能。11月齡每日食譜推薦↓:
12月齡寶寶每日食譜推薦12月齡輔食添加註意事項:
-
15 # 康睿媽讀書
輔食是嬰兒期除乳製品以外為滿足寶寶生長髮育而提供的易於被寶寶消化吸收的食品。寶寶的消化道還十分嬌嫩,許多的消化酶分泌還不完善,所以新增輔食必須要適應寶寶的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才可以。
1、新增輔食的原則01 由少到多 。 第一個星期每天1-2次,每次一勺左右,最適宜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等寶寶慢慢適應在新增;蛋黃從1/4個開始,5-7天如無不良反應,則可增加到1/3---1/2個,以後逐漸增加到1個。
02 由粗到細 。如新增綠葉蔬菜,應從菜湯到彩泥,乳牙萌出後可以試一試開水燙後的碎菜。
03 由稀到稠。 比如乳類---稀粥---稠粥---軟飯。
04 由一種到多種。 寶寶習慣了一種食物後,再新增另一種食物,不能同時新增,否則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05 掌握時機。新增輔食要在寶寶身體建康,沒有生病的時候。
2、注重有方法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寶寶吃的食品過於精細,不利於寶寶的咀嚼能力得到鍛鍊,也不利於牙齒的萌出和萌出後的排列。在6個月後,準備萌出牙齒時,長的吸收較好的餅乾條、小饅頭、爛麵條、軟的碎菜、軟飯按照月份開始讓孩子嘗試。
-
16 # 梅媽媽
寶寶新增輔食後,平時該怎麼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該怎麼新增輔食?
寶寶和寶寶之間多少有些差異,新增輔食的時間也早晚不一,基本上新增輔食的時間是4~6個月,大部分的人都是從6個月開始新增輔食。
根據寶寶的身體發育情況,給寶寶新增輔食,一邊新增一邊觀察。我們不主張過早的給寶寶新增輔食,有一部分寶媽認為吃固體的東西會比較有營養,比奶粉或者母乳更好,這是一種錯覺。
母乳對寶Bora說才是最有營養的,而且它非常的容易消化吸收,裡邊還有大量的增強抵抗能力的抗體。月齡較小的寶寶消化器官功能很差,沒有發育成熟,許多消化酶還沒有成型,不足以承擔寶寶的消化功能。引起寶寶的消化器官負擔過重,引起腹脹,便秘,厭食甚至腹瀉。還有極個別的寶寶會引起過敏,提高患哮喘病的機率。
新增輔食的原則是從稀到稠,從少量到多量,從細小到粗大。很多家庭在1~3歲孩子這個年齡段都是以流質食物為主,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長時間給寶寶吃流質或者泥狀、糊狀的食物,會嚴重影響寶寶咀嚼能力的發展,導致寶寶在咀嚼食物方面產生障礙,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吃什麼東西都容易卡,有的時候還會引發嘔吐反射。更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造成吐字不清,說話不流暢,甚至閉口不愛說話。
我們怎麼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呢?
(1)在孩子4~6個月的時候,我們開始新增輔食,剛開始的時候是以稀,細小為主。我們可以給孩子新增米粉、蛋黃、蔬菜和水果。
(2)6個月以後我們會給孩子新增各類粥、魚肉沫、軟餅小塊、糊糊。魚泥、肉泥,肝沫泥等等也都可以加。
(3)10~12個月就要給孩子吃比較粗一些的食物了。小的魚肉塊啊,饅頭啊,麵條啊,疙瘩湯啊都可以。在這個階段,我們給孩子新增的輔食是有意識的粗糙。
不要小看孩子的咀嚼能力訓練,總有家長以為孩子太小,吃下去會不會卡。越是不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就越差,整體的口腔肌肉都得不到訓練,迴圈往復致使孩子的口腔肌肉的運動及協調能力欠佳。呼吸,咀嚼,吞嚥,語言功能都會受限。
像我們正常說話看著比較簡單吧,其實口腔周圍的有幾十塊肌肉在同時運動。是口腔肌肉共同的、協調的運動,才能讓我們說話口齒清晰,表達流暢。
既然咀嚼能力如此重要,那麼我們還是要加以關注和訓練,根據孩子的月齡合理的安排輔食。月齡越大,我們給孩子安排的粗糙程度就越大,慢慢的就過渡到家庭正常飲食狀態,(達到這樣的狀態要到3歲左右,就是36個月左右了)。
以上就是我對寶寶新增輔食以後的建議。孩子的成長我們還要從細微處加以關注。每個寶寶都有非常強勁的內在的生命力,不要擔心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只是我們成人的想法,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非常棒的,一定要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喲。
-
17 # 辰辰麻麻育兒領域
很高興為你解答,寶寶新增輔食後怎麼鍛鍊寶寶咀嚼能力,該如何新增輔食1.寶寶新增輔食要到六個月以後,一開始先給寶寶新增米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隨時觀察寶寶的腸胃功能,有沒有過敏現象,然後在新增蔬菜泥,南瓜粥等米糊狀的輔食。2.寶寶的咀嚼能力,等寶寶7個月以後給寶寶一些寶寶這個月齡能吃的小餅乾,還有小麵包等寶寶能吃的顆粒食品,還有肉泥,都可以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我知道的也就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
18 # 小皮育兒經
到了一定的月齡,寶寶的輔食新增就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合理的輔食新增不僅能促進寶寶生長髮育,避免營養不良,還能讓寶寶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對以後斷奶、正常飲食都有著關鍵的作用,那麼寶寶輔食該如何進行科學新增呢?
輔食新增時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輔食新增的最佳時間為4-6個月,根據中國衛生部的建議,在寶寶6個月時再新增,但最遲不能遲於8個月,過早過晚新增都會讓寶寶出現諸多問題。
當然,輔食的新增並不完全取決於月齡,如果寶寶有以下表現,也說明新增時機成熟:
1、體重為出生時的2倍,至少達到6kg以上。
2、純母乳餵養一天達到8-10次,奶粉餵養一天需1000ml以上,且看起來還是吃不飽的樣子。
3、肢體發育基本成熟,能控制頭部和上身,能穩穩坐住。
4、新增輔食時沒有出現明顯的過敏現象,如嘔吐、腹瀉、皮疹等異常。
5、對他人飲食感興趣,看別人吃東西會流口水、會伸手去拿、會直勾勾盯著。
6、看見食物靠近有張嘴意識,能含住勺子,能閉上嘴巴咀嚼吞嚥。
輔食新增種類怎麼選對於輔食新增的首選,很多家長會選擇蛋黃,因為其含鐵量很高,但經過幾年的研究發現,儘管蛋黃營養好,但並不容易被寶寶吸收,不僅利用率低,而且容易造成寶寶過敏。
因此現在我們普遍都首選高鐵米粉作為輔食新增的第一頓,而蛋黃可以根據寶寶的輔食進度,在8-10個月左右再新增。
4-6個月:在純米粉嘗試2-3天后,就可以新增蔬菜類,比如青菜、白菜、南瓜等,過敏性低的雞肉類、魚泥等,當寶寶的舌頭靈活度加強,能進行前後動,那麼輔食就可以從流質往糊狀進階。
7-9個月:在初期輔食新增嘗試之後,就可以擴大輔食種類,日常常見的飲食都可以先進行少量的嘗試,如果不過敏,就可以放心吃,但隨著牙床堅硬和咀嚼動作成熟,可以將輔食做成軟固體狀。
10-12個月:多數寶寶都已經出牙,而且輔食種類也已經很豐富,隨著出牙不斷,家長可準備一些更堅硬一點的食物,供寶寶咀嚼的同時還能幫助按摩牙床,有助於牙齒順利萌出。
4-6個月的時候,每天安排一頓輔食即可,每次米粉量2-3勺,蔬果類1-3勺即可,而且蔬果類每次只能選擇一種,以免增加消化負擔。
7-9個月的時候,每天輔食次數1-2次,每次顆粒狀主食類3-5勺,其他種類輔食同樣如此,但每天新增的未嘗試過的輔食只能新增一種。
10-12個月的時候,每天輔食2-3次,每次固體主食類可以增加到6-7勺,其他輔食也可適當增加。
輔食用水還是奶粉在新增米粉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糾結用水還是奶粉衝調米粉,其實這並沒有強制建議,具體的看米粉的說明書就好,大多數情況下兩者都可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奶粉衝調米粉的話,一定不能放在奶瓶裡吃,而是要用勺子吃!
米粉新增的意義不是單純為了吃飽,而是讓寶寶學習進食奶以外的食物,是為了將來進食時更好的咀嚼,是為了讓寶寶練習用舌頭將食物推至咽部再嚥下去,因此不管哪種做法,都應該放碗裡用小勺子喂。
輔食不能吃哪些一、含糖含鹽的東西
寶寶日常的乳類、米粉、輔食中自帶的糖鹽已經能夠滿足寶寶自身的需求,過多的新增只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還會破壞味覺,將來變得重口味。
二、鮮奶、酸奶、豆奶、豆漿等乳製品
寶寶腸胃尚未發育完全,這些乳製品所含的營養物質不僅遠遠高於寶寶的需求,無法讓寶寶吸收,而且就其營養方面來說,並不適合寶寶。
一歲後才可進行少量嘗試,最好2-3歲之後再喝。
三、油炒菜、醃製食品
寶寶腸胃較虛弱,飲食最好以清淡為主,這類食物易引起消化性腹瀉,最好1歲後再進行嘗試,日常可使用橄欖油、山茶油等不飽和脂肪,在輔食中滴幾滴進去。
四、蜂蜜
蜂蜜在加工運輸過程中,容易沾上少量細菌,對於小寶寶還未發育成熟的消化系統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就算到了2-3歲,也只能少量嘗試,而且不能每天吃。
輔食添加註意事項一、種類由一到多
每次輔食新增的新種類為一種,每種新輔食的新增之間需隔至少2-3天,以在發生過敏時,能及時快速的排查出是哪種食物引起過敏。
二、注意過敏
急性過敏會在進食後數小時內發生,輕症過敏則可能在一週左右才會出現,如果寶寶沒有對過敏的明顯反應,可以在隔一段時間後繼續新增,反之需要隔至少1-2個月才能再次嘗試新增。
三、進食時間
最好安排在跟家人一起的一日三餐時間,也可以順便讓寶寶學習如何進食。
新增新輔食時,可以選擇中午,以便有充足時間應對可能出現的過敏,一天中輔食種類儘量選擇一樣的。
-
19 # 母嬰育兒研究室
在寶寶4-6個月這個時間段只要寶寶符合條件都可以開始新增輔食,給寶寶新增輔食需要滿足3個條件:
1、寶寶可以自由前後左右轉頭
2、寶寶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
3、寶寶已經學會吞嚥能力
新增輔食時應該注意4點:
1、由稀到稠,可以從米湯開始一點點加稠,預防嬰兒腸道消化不良
2、由多到少,最開始喂時要一點一點增加,讓寶寶腸胃都有一個適應消化的過程
3、從原味到多味,還是一個準則:讓寶寶的腸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慢慢的開始嘗試不同的味道
4、最開始新增輔食時可以在中午或半下午,嚴禁在寶寶起床後第一頓飯或者睡前吃輔食,以防拉肚子或消化不良
-
20 # 註冊營養師韓丹娜
先說一個被很多人都忽略的真相:
寶寶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訓練的。
把口腔內的食物嚼碎,對我們成年人來說輕而易舉,但對於寶Bora說卻並不簡單。
接下來,我就從鍛鍊咀嚼能力的角度,說下寶寶輔食如何新增。
一、咀嚼訓練不到位會怎麼樣?咀嚼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做不好,會對寶寶產生很多影響。1.影響消化吸收
咀嚼能力發展不到位,首先影響的就是寶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為口腔是食物消化之旅開始的地方。在咀嚼的過程中,口腔會分泌一些消化酶,初步處理食物,方便胃腸道做進一步處理。如果寶寶沒有充分咀嚼就囫圇吞下,不僅無法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還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情況。2.影響說話咀嚼會運用到面部和口腔的肌肉,而說話時用到的肌肉和咀嚼時大多相同。如果寶寶的面部和口腔肌肉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在說話時就會遇到阻礙,可能會出現說不清、說不準,甚至不會說的情況。有些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說話還是含含糊糊,大多也都有吃飯上的問題。3.影響牙齒生長情況咀嚼不充分還會導致頜骨的生長受限,也就是構成口腔的上下兩塊骨頭受到限制,從而導致牙齦容納牙齒的空間變少,乳牙需要擠一擠才能排下,最後就造成了乳牙參差不齊的情況。而乳牙的生長情況多半也會影響恆牙的生長情況。寶寶長大之後,一口橫七豎八的牙齒,可就跟好看無緣了。所以,如果說咀嚼能力會影響寶寶日後的顏值,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根據年齡進行咀嚼訓練從即將進入輔食期就開始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同年齡的寶寶用到的方法也不相同。4~5 個月4、5 個月左右的寶寶會出現上下咬合的動作,說明他的咀嚼能力開始發育了。這時寶寶常常會吮吸手指,或者抓起東西就放進嘴裡咬,家長千萬別阻攔,可以提供一些乾淨的、適合鍛鍊咀嚼能力的東西給寶寶,比如牙膠等。
6~12 個月寶寶滿 6 個月就開始新增輔食了,其中 6~8 個月是鍛鍊咀嚼和吞嚥能力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及時讓寶寶從母乳(液體食物)過渡到輔食(固體食物)。可以試著從泥糊狀食物開始,接著變成顆粒狀、片狀、條狀,再換成小塊狀,讓寶寶感受不同食物的質地。
差不多10個月左右,手指食物就上場了。
手指食物就是手指條大小的食物,是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法寶。
任何食物都可以做成手指食物,給寶寶吃的時候,可以從軟到硬,讓寶寶逐漸適應。
喂輔食的時候,家長可以做出誇張的咀嚼動作,讓寶寶透過模仿學會咀嚼。此外,還可以從 6 個月左右開始,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喝水。
在塑膠杯中新增少量的水,遞給寶寶,幫助他把杯口靠近嘴邊慢慢喝水。從 8 個月左右開始,可以教寶寶用杯子喝奶,9 個月開始教他嘗試使用勺子吃東西。這些都有利於寶寶降低口腔敏感性,促進口腔肌肉協調與咀嚼功能發育。
1 歲以上1 歲以上的寶寶咀嚼能力進一步提高,吃東西時,舌頭也開始參與到咀嚼中,進食變得更加方便輕鬆。可以在這時讓寶寶嘗試吃大人飯,讓他多吃需要咀嚼的食物。當然,要保證少鹽少油的清淡飲食。
每次到了吃飯的時間,可以讓寶寶坐到飯桌前,和大人一起吃飯,模仿大人是怎麼咀嚼食物的。
回覆列表
怎樣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按時新增輔食
寶寶新增輔食的時間是6個月左右,鍛鍊咀嚼能力的黃金期是6-12個月,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抓住時間給寶寶訓練咀嚼能力。
初新增輔食除了要選擇細膩的泥狀食物外,還要選擇一把合適的小勺子,這樣能減少寶寶對輔食的排斥,方便媽媽餵食,也利於寶寶對輔食的適應。
及時調整食物性狀
有的媽媽擔心寶寶吃沫狀或塊狀的食物容易噎著,所以一直給寶寶吃糊狀的食物,這對咀嚼能力發展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食物的新增應該由細到粗,8-9個月的寶寶已經能用牙床磨碎食物了,這是可以吃一些小顆粒的蓉狀食物。寶寶10-12 個月時,這段時間的咀嚼和協調能力發展非常快速,可以逐漸過渡到大顆粒的碎末狀食物,也可以逐漸新增手指食物。
培養寶寶自主吃飯的興趣
一直給寶寶餵飯的危害比較大,一方面不利於寶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寶寶的咀嚼、吞嚥以及腸胃消化。所以,除了要逐漸豐富寶寶食物的種類外,還可以準備一套專門的餐具,讓寶寶自己吃。
另外,媽媽如果擔心寶寶自己吃得到處都是,清潔起來太困難的話,可以準備一個防水的圍兜,既可以兜住寶寶跌落的食物,又能減少寶寶自主吃飯的干擾。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