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wq大豬蹄子

    1煙花禁放

    2過年文化的消失

    3華人的對於親戚的關係越來越單薄[部分]

    4手機紅包的流行

    5很多人無法團聚

    6老了

  • 2 # 乄丶De墮笑落

    網路發展迅速的原因,都在手機上拜年了,爆竹也限制放了,那還有年味,這只是一部分,還有好多,我都懶得一一吐槽。

  • 3 # 子木有聲

    年味一年比一年淡,沒有小時候那麼熱鬧了,你想的很對,主要是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改變了感受。過去過年有許多平常得不到事情。吃、穿、玩樂等,現在平時都有了,天天都像過年一樣了,不搞點新花樣就沒新鮮感了。 過去過年,絞盡腦汁預備年貨 。因為在六十年代那會兒不是像現在這樣你想買啥就能買到啥,經濟窘困是一方面,就是你手裡有錢市場上也沒有現如今這些品種豐富的商品讓你來買。買肉、買油、買米光有錢不行,你還得有肉票、油票和糧票才行,而且是按戶口或人數供應的,一個月就那麼一點,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多供應一些,所以一到臨近年關,街面上就熱鬧了,辦年貨的人把街上擠的滿滿當當的,國營的副食品商店在寒冬臘月為了應對置辦年貨的“人潮”,基本上都是在門口搭塊大木頭板子當街賣年貨,而排隊的人們無論等上多長時間,外面多麼寒冷,臉上都是笑意盈盈的。那時候的人們盼望過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過年時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藉機“解解饞”。雞鴨魚肉對貧民百姓來說平時很少敢奢望,就是過年時吃的凍梨凍柿子對孩子們來說都是難得一見的“美味”。那時候過年過的就是一種氣氛,一種企盼。特別是到了年三十吃團圓飯的時候,看著飯桌上的白米飯、紅燒魚、豬肉燉粉條、炸丸子等美味佳餚,幸福與滿足都寫在了家裡每一個人的臉上……如今,日子是越過越富足,商品也是應有盡有,自己家裡的年夜飯也早被孩子們“挪”到了酒店裡,過年時再也不用我裡裡外外地張羅忙碌了,這心裡就沒了以前那種過年時的充足感了呢? 放鞭炮穿新衣 。現在過年沒勁透了,除了喝酒就是疲憊,哪像小的時候啊,過年時穿上新衣服,兜裡揣上幾十個“小鞭”,和小夥伴們無憂無慮地在外面“瘋”,還可以挨家挨戶地“亂”串,沒等到吃飯的時候肚子裡就已經被別人家的好“嚼裹”填滿了。因為在那個年代,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可能吃到平時想吃也吃不到的好東西,才有機會穿上屬於自己的新衣服。 過年放鞭炮更是那個年代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主要原因是那時過年我們能玩什麼啊?在屋內看電視?六幾年的時候別說我們小孩子,就是大人們有幾個知道電視是個什麼樣東西的呢?那時候誰家裡要是有個臺式半導體收音機那就屬於“大件”了。就是這麼1角多錢“小鞭”我們也根本捨不得多放,把它拆開來,裝進衣兜一個一個地放,誰家要是整掛整掛地放,不知會引來鄰居多少羨慕地眼光呢。現在過年時鞭炮煙花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是越放越多越放越響,好吃的也“鋪天蓋地”,酒喝的更是“天旋地轉”,除了感覺累,卻再也無法感受到童年時對年的那種企盼了。 串門拜年最渴望“壓歲錢”。 小時候去親戚家串門拜年,等到大人們給“壓歲錢”的那一刻,心中狂喜表面還要裝做矜持的情形,至今也難以忘懷。幾角、幾元錢的“壓歲錢”,“年”在心中就有了清晰的概念,也就有了心中盼望過年、盼望串門拜年得到“壓歲錢”的那種幸福。現在她自己想到誰家去串個門心裡也會怕給人家添麻煩而猶豫,有時索性打個電話或是發個簡訊問候一下心裡也就釋然了,串門拜年不僅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還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那叫企盼!那叫希望!俗話說的好,好吃不如餃子,好受不如倒著。但話又說回來了,天天讓你吃餃子你也會煩,時時總躺著你也會累。 娛樂的事情,平時很少,過年有個收音機,聽聽戲覺得挺好,有跑秧歌的,一家人誰也不願在家看門,鎖上門去看。自己單位能組織個說書唱戲的,就很滿足了。就說春節晚會吧,辦得很熱鬧,就覺得不好,還是平時看得太多了。 想有過年的感受,還是要改革創新,要搞出新鮮的東西。

  • 4 # 奮閗29

    現在80後的小孩子已經長大,以前吃飽飯、上好班、種好地就行了,錢是次要的。現在攀比心太重,必須出去勞動,不勞動就無法生活壓力太大。人與人的交流也漸漸減少。再加上不叫放炮,放炮本來是過年的前奏,現在無了前奏,過年就像過星期天一樣。年味更是蕩然無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假配置怎麼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