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人像

    這裡先說張飛吧,貪杯壞大事,丟了徐州城池。淳于瓊也是貪杯被燒烏巢糧倉。張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關羽死後酗酒,鞭打士卒 ,最後被睡夢中割掉腦袋。教訓是貪杯的人不能放在任何關鍵崗位上,不值得信任。當然,酒後寫詩 畫畫,書法創作的藝術家是另一回事。張飛之死的另一個教訓就是不要得罪自己身邊的人,尤其是你日常起居都接觸的人 ,不然你又無數種被坑的可能,防不勝防。

  • 2 # 六甲番人

    一、人才的作用勿庸置疑,歷史上曾有無數的例子說明人才對成大就事業的重要性。

    劉邦與他的後代劉備都是用人的高手。可能是遺傳的緣故,這劉氏一家都是智力武力平平之輩,但流氓出身的劉邦與賣草鞋出身的劉備卻都能由兩手空空成長為一國之君,究其原因,正如劉邦自己所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劉備文用孔明龐統法正馬良、武用關張趙馬黃魏,雖幾經周折,但也終於立國巴蜀稱霸一方。

    但勝在用人、敗也在用人。 偏偏就是劉備這個用人的老手,卻也有用人不當的時候。在龐統死於落鳳坡後,調孔明入川輔助勢在必行,但此時劉備卻埋下一生用人最大的敗筆——將荊州的留守大任交給關羽,關羽智勇雙全,可惜剛愎自用傲慢自大,不斷激發了蜀吳之間的矛盾,破壞兩國之間的聯盟,最後終於大意失荊州。

    二、有些領導者喜歡採用諸如血型、筆跡、星座和麵相等方法進行了解人才,作為經驗學的成果,這當然並非一無是處,但這些方法測試的結果絕不能當成任人的前提。

    孔明就是這樣一個喜歡透過面相看人的領導者,他一生基本沒重用過魏延,原因很清楚,在魏延殺劉玄救黃忠,雙雙投奔劉備後,孔明說,“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居然就想讓刀斧手推下斬首。按三國演義的描述,後來魏延在孔明死後確實造反,但總覺得其造反與孔明無不幹系。魏延曾建議孔明出兵子午谷、直取長安,但未被採納,孔明對魏延處處設防,臨終前將兵權交給了楊儀,而楊儀與魏延向來不合,居然派費瑋去探聽魏延的意向,又公報私仇、誣陷他造反,最後逼得魏延不得不造反。 在這方面上,孔明遠不如劉備。魏延跟隨劉備作戰,經常單獨執行任務,後來又被劉備封為漢中太守,總督軍馬,守禦東川,甚至劉備伐吳時,魏延更是擔當起了防魏的重任,如果他確有反意,這麼多反叛的機會為什麼不反?所以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之說是毫無根據的。

    三、閱人之時,學歷、教育與智力往往是限定人選之必要條件,但過分注重則容易落入智力證明的迷思。

    學歷高並不代表達成任務之能力很高,當然更不是解決困難的絕對保證。 紙上談兵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種種均證明了他的智力,趙孝成王也是迷信智力證明的傢伙,以為高智商必能打勝仗,最後釀成長平之役的慘敗,白白葬送四十萬士兵的性命,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馬謖的智力不能說不高,他出身於高IQ家庭,其兄馬良更是劉備的主要謀士,他自己也讀了不少兵書,平時更是喜歡談論軍事,也為孔明出過一些好注意,可以說作為參軍是非常出色的,但卻不是獨當一面的將才。而孔明只迷信種種的智力證明,讓馬謖作為大將去守街亭,終於導致全盤性的大敗。

    四、選用忠誠度不足的人擔任重要崗位特別是核心崗位,將有可能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甚至葬送整個企業。

    看了《三國演義》,常忍不住感慨,為什麼居然有那麼多君主或地方軍閥不戰而敗,輕易地將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盤拱手送給對手,而究其原因只是由於下屬忠誠度不足、為對手所策反。

    而三華人物中,死於家賊手中的也不在少數。最出名的當數權傾天下的董卓,如日中天之時卻一不小心就死在義子呂布方天畫戟之下。而這個連殺了丁原董卓兩任義父的呂布,這個三國武力第一的好漢,也是一不小心就給手下幾名牙將輕易綁了獻給曹操,最後命喪白門樓。另一名絕頂高手張飛兇橫一世,曾在長阪橋以一夫喝住曹操百萬大軍,但最後也是在夢中被手下幾刀就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薪不足5000怎樣在省會城市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