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淺聊
-
2 # 澹奕
曾幾何時,蒙古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2011年一度達到了驚人的17%,然而前些年開始蒙古經濟一落千丈,增速斷崖式放緩。
面積更大、資源更豐富、人口更少的蒙古,即便是人均來算,經濟發展程度也遠比不上內蒙古地區,其經濟發展走上了一條怪路。
按蒙古的條件,完全能夠成為一個富裕國家,但蒙古的路卻走偏了。
蒙古的優勢要富起來,非常簡單面積超過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蒙古,是全球僅次於哈薩克的第二大內陸國,而其人口非常少,至今也才三百萬出頭而已。
十足的地廣人稀,土地遼闊,不僅如此,蒙古還有儲量驚人的資源。
不管是煤炭還是鐵礦,還有銅礦等,蒙古目前已探明的礦產種類與儲量都位列全球前列,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因為出口資源而迅速致富,最典型的就是海灣國家與澳洲,蒙古的條件絲毫不差甚至更加具有優勢。
不僅僅是礦產資源,作為傳統的畜牧業國家,蒙古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牧場,牛羊駱駝等大牲畜的存欄量都位居全球前列。
很多國家都很羨慕澳洲,覺得他們隨便挖挖礦放放羊,就能過得非常滋潤。
其實,蒙古的條件比起澳洲,根本就沒差到那裡去,即便不能發達,要富有也很容易,相較於澳洲,蒙古最大的優勢在於更加靠近東亞各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蒙古與生俱來的各種條件,全都是能夠讓蒙古輕易富裕起來的,如果蒙古本分妥善經營,實在前途無量。
搭乘順風車而迅速崛起的蒙古以前的蒙古,經濟發展得不溫不火,雖然不算差但也沒什麼出彩的地方,蒙古經濟真正崛起還是在本世紀初期,尤其2010年前後。
蒙古的經濟主要依賴於畜牧業與礦產資源的出口,而這兩個經濟支柱,都依賴於中國。
上世紀後期,中國經濟急速發展,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由於工業化推進,中國本身的資源愈發不足,對資源進口的需求猛增。
出於經濟上的互補,蒙古開始搭乘上了中國經濟這輛順風車,走上了一條快車道,中國經濟對於資源、原材料的胃口不斷變大,蒙古賺得越多。
零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都開始振興經濟,而中國大規模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礦產資源的需求再次猛增。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蒙古的經濟發展速度,達到了一個驚人的程度,一下子蹦到了增速全球最高的程度,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其實這個時候,蒙古經濟對於礦業的依賴,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畜牧業。
可以說,蒙古前些年經濟的高歌猛進,與中國經濟的強力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中國經濟的強勁直接拉動了蒙古出口的繁榮,造就了蒙古的經濟奇蹟。
成也蕭何,敗不止是蕭何最興盛時期,蒙古一度被稱作“草原迪拜”,國際上也普遍看好蒙古的經濟前景,然而就在蒙古還沉浸在美夢之中的時候,彩色的泡泡破碎了。
從2014年開始,蒙古的經濟增速幾乎腰斬,不斷下降,出口量劇減的同時,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蒙古的經濟崩掉了。
本來地廣人稀的蒙古,只要好好放羊挖礦就能過得不錯,可蒙古卻並不這麼想。
蒙古礦業繁榮的時期,大量的礦產被出售給國外企業,蒙古本身的服務產業比例迅猛上升,這對於實體不強人口不多的蒙古來說,實在很危險。
此前,蒙古經濟的極盛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於對華出口,然而前些年,中國的經濟開始大規模轉型,很多高耗高汙企業都被去除,對礦產的需求猛降。
由於市場的急劇縮小,蒙古的出口自然受到了阻礙,而習慣了賣礦賺錢的蒙古,一時之間無法適應緩和這股衝擊力,經濟出現了問題。
不僅如此,蒙古幾次三番在國際礦業合作問題上反覆無常,導致了大量外國投資者離去。
蒙古只有兩個鄰居,可俄羅斯本身就資源豐富,與蒙古存在競爭關係,蒙古想要出口礦產致富的話只能專心經營中國的市場,可蒙古似乎認不清這一點。
近些年,蒙古在國際上礦業合作佈局頻繁,大量外國企業都對蒙古的礦業很有興趣,若是蒙古好好打理,也能賺很多。
可尷尬的是,蒙古好像不甘專伺一個大市場,總是想著自己的“第三鄰國”構想。
蒙古不斷捨近求遠,強化與日韓還有美國等國之間的關係,甚至在商業領域屢屢變卦,反覆的態度不僅沒能得到更多好處,反而弄巧成拙,折損了自身的信譽。
蒙古經濟的衰落是個顯而易見的過程,原因也非常簡單,本該過得非常滋潤的蒙古,卻因自己錯了主意,把一盤好棋下得一塌糊塗。
-
3 # 太灰狼77
別的不知道,蒙古的國家政策一點都不穩定,我們集團曾經打算在蒙古投資一個大型煤礦,所有的事項都談好了,準備開工的時候突然說大呼啦爾不同意,前期做的努力都打了水漂,這樣的國家經濟能好嗎?
-
4 # 老敖閒談
一:選了個摔跤手當總統,不專業的人卻管理專業的國家大事
二:站錯了隊伍,判斷錯了形勢,選擇跟隨俄國而非跟中國加強合作
三:產業太過單一,作為內陸國家沒有港口,出口命脈被把持
四:地廣人稀,產業過於分散,而在今天的全球化生產效率下根本不可能與叢集式的中國比拼實力,只能賣賣原材料啥的。
以下為個人觀點補充與解釋:
一:選了個摔跤手當總統,好比讓個清潔工當縣長一樣愚蠢。試問一個不專業的、非科班出身的摔跤手,去治理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國家,其中涉及了經濟、政治、教育等各大民生領域,沒有在其中深耕過,還想攬瓷器活?中國大部分縣長都是從底層一步步提拔上來的,這個國家讓摔跤手當總統在我看來實在是有些滑稽和可笑。
二:與俄國經濟往來頻繁,因為歷史的緣故,對中國態度不算太友好。前段時間疫情送羊的舉動給很多朋友唬住了。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蒙古作為俄國與中國的過渡地帶,擁有重要的戰略性地理位置,且礦產資源豐富。對於中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陸上盟國,如果不是作,何至於此?
三:說白了就是一片大草原,除了養羊就是放牛,偶爾挖下礦。如此單一的產業在今天高度發達的全球化背景下,顯得非常薄弱,受市場影響非常大。只能作為一個資源供應國參與全球經濟,而蒙古語的語言背景對於他融入全球競爭也沒有任何的好處。
四:1/4箇中國的大小,只有中國1/400的人口,相當於廣東省陽江市的人口數量。地廣人稀,沒有叢集式產業,自然不會有產業優勢,反向帶動經濟發展。
五:教育太過落後,經濟又不發達。整個國家只有國立大學像個樣,建築什麼的,也就相當於中國一個好點的縣高中水平,很難出人才反哺國家。
-
5 # 千里尋豬
人口少,礦產豐富,吃礦也能吃成發達國家。可問題在於,蒙古一直敵視中國,這個錯誤導致他無法發展。俄羅斯也是資源大國,不可能幫蒙古搶自己飯碗。蒙古自己又沒出海口,只能與中國合作才能發展。
好在,蒙古已經意識到自己錯誤。中蒙關係開始改善。希望中蒙合作能讓蒙古富起來。
回覆列表
因蒙古國的經濟結構,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蒙古國的經濟始終存在缺陷。如果蒙古國想改變自身經濟,他需要怎麼做?如果蒙古國的經濟離開中國,他會發展怎麼樣?
在歷史上,蒙古國也是中國的領土,清朝時期,統治著這裡。在外蒙古設有烏里雅蘇臺將軍機構,管理著外蒙古地區。清朝的衰落,外蒙古被沙俄入侵,在清朝末年,沙俄策劃、唆使、支援外蒙獨立。到民國時期,外蒙曾短暫收回,可惜因北洋軍閥的互相爭奪,蒙古出現權力真空狀態,都讓俄國和外蒙獲得機會獨立。二戰後,蘇聯透過《雅爾塔會議》的霸道條款,維持了外蒙古的獨立現狀,讓外蒙徹底獨立出去,中國從此失去收回外蒙古的機會。那是什麼原因,造成蒙古國經濟的困境?
1:地理因素,蒙古國和中國有著漫長的邊界線,他被俄國與中國包圍著,成為兩國的緩衝地帶。正是如此,蒙古國的經濟也受到中俄的限制。而俄羅斯也被歐美國家制裁,經濟上也過得也緊巴巴,對蒙古國的援助和貿易,是有限的。最後蒙古國只能和中國貿易,因為被中俄包圍,別的國家想要進入蒙古國貿易,都要經過其中的一個國家,這就是內陸國的缺陷,永遠受制於別國。
和別國貿易,總會限制,中俄兩國收取過路費,就會讓蒙古國的經濟雪上加霜。因此,只有搞好與中俄兩國的關係,蒙古國才能獲得很好的機會。而俄國的經濟不好,只會壓榨蒙古國更多利益。這就是地理位置的缺陷,受制於中俄兩國,蒙古國的經濟並不會太順,而且容易被腰斬。別國的商品進入蒙古國,會受到諸多限制,關稅高了,商品的價格也會跟著高。
2:蒙古國的經濟結構,蒙古國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蒙古國以販賣資源為主,加上牧畜業,這兩向產業,佔據著蒙古國經濟的重要地位。這樣經濟結構就會產生嚴重失衡。蒙古國想要對外發展,一般都是透過中國。透過俄國,會被俄國坑死,所以選擇中國是比較好的,加上中國基礎建設發達,比俄國還要好,更加方便。
在世界貿易中,資源陷阱是一個可怕陷阱,它能讓一個國家的經濟產生畸形,無法全民發展,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經濟大起大落。而蒙古同樣存在這個情況,單靠賣資源,經濟受世界資源價格的波動,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俄國也是如此,這樣容易被他國制裁。經濟發展不全面,只要出現危機,很難應對,會造成連鎖反應。
蒙古國對採礦業有多依賴?在2003年的時候,GDP中,採礦業貢獻了12.7%,到2019年時,上升到30%,期間經過艱難的發展。而外國對蒙古的投資,85%都是採礦業,出口的商品中,礦產佔據著80%,可見礦產業支撐著蒙古國的經濟。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的同時,國際礦產業價格走低,對蒙古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出口受制,蒙古國經濟卻陷入困境。
3:蒙古國對外貿易依賴嚴重。由於蒙古華人口少,市場原本就不大,為了解決經濟問題,只能透過對外貿易。在對外貿易的國家中,排在第一的是中國,然後是俄羅斯、日本、美國、英國,這五個國家,以87.9%的總和,佔據著蒙古國資源出口大部分。而與中國的貿易中,這些年,中國在調整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出綠色發展,減少對資源的依賴,發展新型產業,這對蒙古的經濟造成巨大影響,雖然蒙古想要改變,但因諸多因素限制,蒙古國還是無法走出經濟困境。
4:蒙古國的排斥性,在蒙古國中,存在排斥他國的情況。尤其是中國,因歷史上和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擔心中國有一天收回蒙古,這對他們來說是不願意接受的,所以有仇華的情緒。對其他國家也存在不友好的情況,對俄國的侵略也在擔心。加上政策的不穩定,影響了外國的投資。在2012年,出臺的《關於外國投資戰略領域協調法》,將礦業、經融、媒體通訊等,列為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領域,對外國投資設定了極為苛刻的條件,導致許多國家撤離。後來的《投資法》出臺,情況得到改善,但也難以彌補之前的影響。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蒙古國經濟面臨的困境,他們不得不來中國購物,以解決生活困境。而蒙古國的地理位置,限制了他經濟的發展,為此很難發生改變。除非投身到中國的版圖中。而蒙古國很難離開中國的影響,因為俄國更坑,畢竟同為資源出口國,俄國也不願意看到蒙古國能發展起來。中國需要蒙古的礦產,蒙古需要中國的商品,兩者互補,這才是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