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興農

    菌核病是大豆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在全國大豆種植範圍內均有發生,其中在中國東北大豆主產區尤為嚴重。菌核病主要以入侵莖稈為主,感染後,初期莖稈合併病變,後期莖稈枯死,莖稈掰開,內可見黑色老鼠屎樣菌核。菌核土壤生存期長達兩年,一般在天氣溼度較大雨水多發時節發病較重。下面對於菌核病的預防就做一下介紹。

    1、輪作

    前面已經介紹大豆菌核病菌核的土壤生存期長達兩年之久,因此,如果連續重茬只會加重菌核病的發生。並且重茬還會造成其他病害病蟲害及土傳病害,採取輪換是比較好的一種選擇,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

    大豆迎茬發病率為5.6%,重茬發病率為11.2%,而且隨著重茬年數的增加發病率越高,重茬3年發病率為13.7%,重茬4年發病率為28.5%,重茬5年發病率為37.0%

    重茬年份越多,菌核病發病率越高。因此,建議在多年種植大豆的地塊可以選擇一些不易感染菌核病的作物,比如種植玉米、紅薯、高粱等夏糧作物。

    2、選擇抗病的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可以說是對抗菌核病最為經濟的一條手段,從我們上面對菌核病發病規律看,溼度大不透氣是誘發大豆菌核病高發的一個因素,因此建議選用大豆株形葉片偏尖,上舉,與莖稈夾角較小透光能力好的品種,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菌核病發生。

    目前黑龍江省有墾農4號、合豐40號、墾農5號、合豐39、東農34號等品種(參考)。3、前茬作物

    菌核病危害的不止大豆一種作物,據瞭解,對於油菜、蠶豆、白菜、向日葵等都可以造成侵染。目前種植制度多樣化,加上農民朋友本身對於菌核病發病規律認識不足,不合理的輪作造成了菌核病發病率的提升。比如前茬作物為紅豆的地塊,後茬大豆發病率為41%。因此農民朋友在種植大豆前需要考慮一下前茬作物,如果前茬作物是易感染菌核病的作物,後茬需要注意,儘量避免種植大豆,降低菌核病的危害。

    4、播前拌種

    菌核病雖然感染大豆莖稈,但是對於很多大豆種子裡都攜帶有菌核,為了減輕病害程度,建議播前拌種,從種子上淘汰菌核。

    藥劑拌種用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0.4%拌種。

    最後談一點,菌核病在田間早期不易察覺,待到病情明顯之際已經較晚,因此,在大豆菌核病多發的7/8月間要多去田間觀察,做到早察覺,早干預。

  • 2 # 農民的小幫手

    大豆菌核病,一種很常見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地上部分,比如葉片、莖杆、豆莢等部位,會造成葉腐、莖腐、莢腐等症狀。

    大豆菌核病的病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種子、病殘體中越多,等到第二年溫度、環境適宜後開始危害,成為侵染源。

    大豆菌核病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策略,從播種時就要開始預防,主要措施有以下4點:

    1、輪作倒茬

    當田間菌核病發生比較嚴重時(尤其近幾年來每年都發病),建議和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3年以上,減少田間病菌的數量,能很好的起到預防效果。

    2、抗病性品種

    在選擇品種時,購買抗病性比較強的品種,在遇到病害發生時,和普通的品種相比,感染病害的機率以及嚴重程度都會有所降低。

    3、清除病殘體

    在上茬大豆收穫後或者本茬大豆播種前,針對田間的病殘體,要及時清理出田外,建議在大豆收穫後進行,掉落的葉片、莖杆或者是豆莢等,破壞病菌的生存空間,減少病菌的數量。

    4、注意排水

    當遇到連陰雨天氣,田間有積水時,要及時進行排水,尤其是低窪的地塊,不能讓田間長時間有積水,減少病害的發生和危害。

    當田間已感染菌核病以後,要及時打藥進行控制,也可提前打藥進行預防,如果田間有病害症狀,越早防治越好。

    目前市面上針對菌核病的藥劑有多種,常見的如:多菌靈、菌核淨、異菌脲、咪鮮胺、甲基硫菌靈、腐黴利等,根據當地病害發生的嚴重程度以及抗藥性,間隔7-10天,可多次噴施,另外,還可選用以上互相復配藥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幫忙的時候損壞他人財物要賠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