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氺軒
-
2 # 滄海一粟7528
徐有貞、秦檜都是分別害死了民族英雄于謙和岳飛。都可以說是民族敗類,但二人的臭名又不盡相同,秦檜要大的多,徐有貞則比不上,就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秦檜是漢奸,徐有貞算不上。宋金對抗中秦檜是投降派,主和,造成北方大片領土輪落敵手,徐有貞則沒有這麼大的破壞力。
二、後果不同,秦檜害死岳飛後基本就斷了南宋戰勝金人最後的希望,特別是岳飛即將收復失地之時,為後人留下了千古遺恨。徐有貞害死於謙對歷史程序並未產生多大影響。
三、結局不同,徐有貞在害死於謙沒幾個月就被英宗放逐客死他鄉,可謂十分悲慘。秦檜生前居相位多年,還被封為郡王。
表面上看徐有貞秦偉都是害死民族英雄的罪人,但二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徐有貞可謂僅僅害死了一個英雄,秦檜不僅僅害了一個英雄還禍害了一個國家。
徐有貞是蘇州人本名徐珵,26歲時考上了中進士。他的長相一般貌不驚人,但是很有智慧與謀略,學識淵博、博學多才,對於地理、兵法,還有水利和陰陽方術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除了文他對武也很喜愛,每天都會練習武藝,可以說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
土木堡之變後,當時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徐有貞就提出了遷都,但是遭到了于謙的強烈反對,于謙當時就表態如果有人要說遷都之事,就立即斬首。也就因為徐有貞提出了遷都之事,所以一直沒有得到提升的機會,甚至還因為此事,遭到朝中大臣的譏笑。後來徐有貞想得到國子祭酒這個職務,通過於謙的門生向他請求推薦。
于謙當時向景帝推薦過徐有貞,但是景帝沒同意。而徐有貞就認為于謙沒有推薦自己懷恨在心。在景泰年間的時候,黃河決口七年,徐有貞就奉命去治理黃河,透過一年多時間的治理,黃河終於被治住了,他也圓滿完成了朝廷交辦的事情。有了治理黃河的成果,他也就成了著名的水利專家,去各處治理河道,官職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景泰八年,徐有貞與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軏、太常寺卿許彬,一起謀劃搞一次政變,將朱祁鎮擁立為新皇帝。最後政變成功,朱祁鎮成了新皇帝,在復辟的當日對政變中有關功臣進行嘉獎,徐有貞就成了明朝的內閣首輔。于謙等人被捕入獄了,對於是否殺掉于謙,明英宗還是有猶豫的,徐有貞因為懷恨在心,就諫言殺了于謙。
我覺得如果從為人處世這方面來評價徐有貞,可以說他是一個小人,算不得君子,但是如果從文化貢獻這方面來評價徐有貞,他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
古代的政治鬥爭往往不需要真正的理由,而需要一個合理的藉口就可以。就像當年徐有貞誣陷於謙一樣。徐有貞誣陷於謙有意立襄王世子,並且鼓勵其他官員上奏。但是英宗並不打算殺于謙,英宗說于謙是有功之臣,徐有貞回答說:“雖無顯跡,意有之”。正是這句話殺死了一代忠臣,也得到了徐有貞得到千古罵名。徐有貞的這句話被後人轉化為兩個更有意義的詞“意欲”這也成為一個不公正的案件,給人安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事實上,徐有貞一直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作為明代書畫大師祝枝山的祖父,他作為一個年輕人中溫文爾雅的博士學士而聞名,在軍事戰術、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有獨到的造詣。明英宗早年登基的時候,是徐有貞慷慨進言,憤憤地譴責明朝的軍事和政治弊病,從那時起,名望上升。
而且徐有貞在科學物理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他的“水箱放水”實驗引領其他國家好幾百年,成為很多治理水工程的基礎理論。後代利用他的這一理論治理水患,他也成為最傑出的水力工程學家。
但是,後期他卻一直給人以“小人”的姿態,“冤殺于謙”、“奪門之變”等這些醜陋的行為。可能他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結果徹底拋棄了他唯一的羞恥,利用明代宗重病的機會,發動了“奪門之變”,而且愚弄了明英宗,明英宗本可以合理合法地繼承皇位,卻冒著危險發動政變,導致于謙含冤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