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mone567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抄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襲往來。

    翻譯:

    治理土地小,人民少的國家首先要珍視人民,這樣有人民不是被用來作奴隸,也不是被武裝起來去打仗,這樣子的話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即使有船和車子,也沒有地方要乘坐它,因為沒有人要遠走他鄉去避難,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生產到多到沒有地方要陳放它。因為沒人用它去打仗與消耗它。讓百姓恢復天真善良的純樸本性。國富民強到了鼎盛時代。人人恬淡寡欲,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飲食、華麗的衣服、安適的住所、歡樂的風俗,即使兩華人民相處得很近,交往密切到連雞鳴狗叫的聲音都混在一起,卻從來不發生戰爭與摩擦。

    擴充套件資料:

    對"小國寡民"(第80章)的解釋,近代學者一般將老子的"小國寡民"理解為實指,即國家小,人民少。秦漢時期的河上公則不這麼看,其註解說:"聖人雖治大國,猶以為小,示儉約,不為奢泰。民雖眾,猶若寡少,不敢勞之也。"這就是說,"小國寡民"不是實指,而是以之為小,以之為寡,實則國大民多。

    對"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釋,所謂"什伯人之器",異解頗多。河上公將此文分為兩句,斷句讀成"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其註解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徵召奪民良時也"。認為老子主張統治者要行清靜之治,不能擾動百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之禾品牌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