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的。1803年他發表“原子說”,提出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 原子結構發展史 前400年,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列特提出原子的概念。 1803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原子說。 1833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提出法拉第電解定律,表明原子帶電,且電可能以不連續的粒子存在。 1874年,司通內建議電解過程被交換的粒子叫做電子。 1879年,克魯克斯從放電管(高電壓低氣壓的真空管)中發現陰極射線。 1886年,哥德斯坦從放電管中發現陽極射線。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證實陰極射線即陰極材料上釋放出的高速電子流,並測量出電子的荷質比。e/m=1.7588×108 庫侖/克 1909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的油滴實驗測出電子之帶電量,並強化了“電子是粒子”的概念。 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發現原子有核,且原子核帶正電、質量極大、體積很小。其條利用(粒子(即氦核)來撞擊金箔,發現大部分(99.9%)粒子直穿金箔,其中少數成大角度偏折,甚至極少數被反向折回(十萬分之一)。 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莫塞萊分析了元素的X射線標識譜,建立原子序數的概念。 1913年,湯姆生之質譜儀測量質量數 , 並發現同位素。 1919年,拉塞爾發現質子。其利用α粒子撞擊氮原子核與發現質子,接著又用α粒子撞擊棚 (B) 、氟 (F) 、鋁 (A1) 、磷 (P) 核等也都能產生質子,故推論“質子”為元素之原子核共有成分。 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撞擊鈹原子核,發現了中子。 1935年,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建立了介子理論。
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的。1803年他發表“原子說”,提出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 原子結構發展史 前400年,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列特提出原子的概念。 1803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原子說。 1833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提出法拉第電解定律,表明原子帶電,且電可能以不連續的粒子存在。 1874年,司通內建議電解過程被交換的粒子叫做電子。 1879年,克魯克斯從放電管(高電壓低氣壓的真空管)中發現陰極射線。 1886年,哥德斯坦從放電管中發現陽極射線。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證實陰極射線即陰極材料上釋放出的高速電子流,並測量出電子的荷質比。e/m=1.7588×108 庫侖/克 1909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的油滴實驗測出電子之帶電量,並強化了“電子是粒子”的概念。 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發現原子有核,且原子核帶正電、質量極大、體積很小。其條利用(粒子(即氦核)來撞擊金箔,發現大部分(99.9%)粒子直穿金箔,其中少數成大角度偏折,甚至極少數被反向折回(十萬分之一)。 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莫塞萊分析了元素的X射線標識譜,建立原子序數的概念。 1913年,湯姆生之質譜儀測量質量數 , 並發現同位素。 1919年,拉塞爾發現質子。其利用α粒子撞擊氮原子核與發現質子,接著又用α粒子撞擊棚 (B) 、氟 (F) 、鋁 (A1) 、磷 (P) 核等也都能產生質子,故推論“質子”為元素之原子核共有成分。 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撞擊鈹原子核,發現了中子。 1935年,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建立了介子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