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1

    會計有以下十三個基本原則:

    (一)真實性(客觀性)真實性原則: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地反映經濟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

    (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三)相關性: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資訊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瞭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四)一致性:一致性原則是指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五)可比性: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六)及時性:及時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保證會計資訊與所反映的物件在時間上保持一致,以免使會計資訊失去時效。

    (七)清晰性:清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都應當清晰明瞭,便於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八)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製作為會計確認的時間基礎,即收入或費用是否計入某會計期間,不是以是否在該期間內收到或付出現金為標誌,而是依據收入是否歸屬該期間的成果、費用是否由該期間負擔來確定。

    (九)配比性: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是指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配比。

    (十)實際成本:實際成本原則,亦稱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物價如有變動,除有特殊規定外,不得調整起賬面價值。

    (十一)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中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

    (十二)謹慎性:謹慎性原則是指在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抬高資產或收益,也不壓低負債或費用。

    (十三)重要性:重要性原則是指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式時,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根據特定經濟業務對經濟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和程式。

    會計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擴充套件資料:

    會計原則是會計工作的指導性規範。對財務會計基本規律的概括與總結。比如穩健性原則、重要性原則等。實際工作中,會計原則常與會計準則相混用。

    美國先使用“會計原則”,後流行“會計準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即美國的會計規範經歷了從“有限的、指導性”的規範(會計原則)發展成“數量可觀的指導性和技術性並重”的規範(會計準則)。

    會計核算處處體現著成本效益原則。為什麼有代理記賬,這是因為老闆不願承擔會計人員的人工成本。為什麼會有一次攤銷法,這是因為精確地計量造成了人工浪費。

    為什麼有實地盤存制,因為失控帶來的損耗無足輕重。行止於不划算,成本效益原則不應只是體現在會計核算上,而應該作為財務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謹慎性用好了是穩健,用壞了是保守。謹慎性原則在流程建設中易走極端,導致防衛過當。漫長的審批流程,級級彙報的責任體系都是謹慎性原則濫用的體現。

    謹慎性原則往好了說是為防範風險,往壞了說是抓不住關鍵與重點。謹慎性原則濫用的後果是加劇運作成本,降低運作效率。

    形式與實質哪個更重要,會計準則要求實質重於形式。但審計與稅務稽查好像更關注形式,如稅務以票控稅,審計強調內控流程。試想沒有形式的合規,遑論實質的正義。即便實質有瑕,只要形式無恙,大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書不可盡信,實際工作中,會計形式未必輕於實質。

    企業有獨資、合夥和股份公司三種形式。

    會計主體的三個條件:⑴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⑵進行獨立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活動;⑶實行獨立決算。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四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物件,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we凱恩淘汰35人的皇家大戰是什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