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98895345900

    夏瑜是魯迅先生著名小說《藥》中的主人公。他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他家境貧寒,以致使貪婪的牢頭從他身上“榨不出一點油水”;他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明確的認識,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我們大家”的天下是他的鬥爭綱領;他意志堅定,在獄中堅持宣傳革命道理,甚至勸牢頭造反;在對敵鬥爭中“不要命”,不怕打,英勇無畏,毫不動搖。最後,在敵人的屠刀下慷慨就義,表現出革命者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夏瑜的革命鬥爭,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魯迅先生熱情讚揚了他為革命獻身的精神,但同時也描寫了他的鬥爭的悲劇性。他的革命主張不為廣大群眾所理解,他的革命行動沒有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援,甚至連他的犧牲也沒有贏得群眾的同情。他講的革命道理,人們聽了“感到氣憤”;他挨牢頭打,人們幸災樂禍;他說阿義“可憐”,人們說他“瘋了”;他被封建王朝殺害,人們“潮加一般地去看熱鬧;甚至他母親對他的英勇獻身也不以為榮,反而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為革命所噴灑的熱血,竟成了華老栓給兒子治病的“藥”。總之,夏瑜的死並沒有在社會上引起什麼反響,只給自己的母親帶來了悲哀和羞愧,給愚昧的群眾帶來了一劑假藥,給健壯的看客鑑賞了一次“殺人的壯舉”,給無聊的茶客增添了茶餘飯後的談資,給貪婪的劊子手提供了一次詐騙的機會。所以,夏瑜的死是寂寞的、悲涼的。

      但是夏瑜的犧牲,也並非毫無影響,第二年清明時節墳頭出現的花環,正是對這位“寂寞賓士的猛土”的慰藉,說明革命者仍在懷念他,革命火種還沒有——也不會被撲滅。它在黑暗中給人以希望。

      夏瑜在小說中始終沒有出場,作者是用側面描寫,透過劊子手和茶客們的談話刻畫他的形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學西點師要學多久?西點的就業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