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鎏

    魯迅先生確曾這樣講述過《藥》的創作意圖:"《藥》描寫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魯迅先生二三事》)我以為正確理解這一作者自述至關重要。

    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弄清"革命者的悲哀"究竟指的是什麼。

    我認為,"革命者的悲哀"不能等同於"夏瑜的悲哀",同樣,"群眾的愚昧"也不能等同於"華老栓一家"的愚昧。

    事實上,夏瑜獻身給讀者的感受是:堅強不屈則有,要說悲哀則無。

    就夏瑜本人來說,也沒有可以被看作"悲哀"的情緒的流露。

    請看:他身陷囹圄還在宣傳“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

    他被紅眼睛阿義打了"兩個嘴巴",還說了"阿義可憐"這樣的話;由愚昧的茶客看來,夏瑜"簡直是發了瘋了"。

    要是夏瑜有一星半點的"悲哀"流露的話,在茶客眼裡也許反而成了十分正常的表現,哪裡會有"發了瘋了" 的忿然斥責呢?應該指出,"革命者的悲哀"不是維繫在某個革命者身上的狹義的悲哀,而是整篇作品瀰漫著的廣義的革命者的悲哀。

    同時,"群眾的愚昧"中的"群眾"一詞,應該是指華老栓一家,也指眾多茶客,而且還包括夏瑜的母親夏四奶奶。

    這些諸色人等的愚昧,就產生了"革命者的悲哀",這就是"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的真正含義。

    因此,把"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分割開來孤立地去理解,也許就是"兩個悲劇"論的濫觴吧。

    "兩個悲劇"麼?不。

    只有一個悲劇。

    我們為什麼要讓自己成為莫泊桑所指責的"只能算得上是一些普通讀者"的批評家呢?(《"小說"》見《文藝理論譯叢》1958年第3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OP戰隊2:0錘爆OMG,比賽表現異常亮眼,有望趕超IG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