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瑤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正南邊陲、湘桂粵三省(區)結合部,地處東經111°25'至112°09',北緯24°10'至25°10'之間。東北接藍山縣;東南鄰廣東省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南界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鐘山縣;西抵江永縣,北枕道縣、寧遠縣。境內山、丘、崗、平地貌型別齊全,以山地為主,佔69.1%,平地佔7.2%,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境內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南連廣西的萌渚嶺山系的姑婆山馬塘頂,海拔1787.3米,東接廣東的大龍山,海拔1577米,橫臥東北面的九嶷山系的黃龍山,海拔1823.9米,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勢。眾多支脈縱橫交錯貫穿全縣,由南向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掛嶺、天子嶺一線群山脈脊,天然地將境內分為東西兩部分(俗稱嶺東、嶺西),嶺東屬大山區,嶺西地勢低平,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 2005年末總人口數46.25萬人。農業人口41.16萬人,非農業人口5.09萬人。男性24.63萬人,女性21.62萬人。瑤族人口27.3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0%,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分佈最集中、建縣較早的瑤族自治縣。 全縣土地總面積為3248平方公里,全縣轄11個鎮、11個鄉和1個林業採育場,520個行政村(居委會)。 縣域在秦以前屬荊、楚之地,秦時屬長沙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馮乘縣,隸蒼梧郡,屬交州。三國時,地入東吳,隸臨賀郡,屬廣州。隋文帝開皇九年(590年),改隸永州總管府,屬荊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馮乘縣置江華縣,隸營州(道州),屬江南西道,因縣治在陽華巖之江南,江華從此得名。武則天執政期間(684-704年),改江華為云溪縣。中宗神龍元年複名江華。唐昭宗乾寧三年,屬楚國。宋隸道州,元隸道州路,屬湖廣行省。明隸永州府,屬湖廣巡撫。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年)移縣治於黃頭崗(今沱江鎮)。清順治六年(1649年),隸永州府,屬湖南巡撫。1914年,屬衡陽道。1938年屬零陵專署。1949年11月江華縣和平解放,行政區劃仍隸屬零陵專署。1952年改屬湘南專署。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華瑤族自治縣,隸衡陽專署,縣治由沱江鎮遷水口鎮。1962年歸復零陵專署至今。1985年11月,縣治由水口鎮復遷沱江鎮。 江華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1.8%,森林蓄積量1154萬立方米,是全國南方重點產林縣和湖南省重點林區縣,素有"杉木之鄉"、"綠色寶庫"之稱。境內樹種繁多,其中有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珍貴樹種50多種,如水杉、銀杏、紅豆樹、東方古柯等等;還有省內唯獨江華縣所有的特有樹種,如天料科的天料木、山欖科的鐵欖、五亞科的大花五椏果等等。 江華縣已探明儲量的礦產36種,礦產地156處,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7處,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錫、鎢等。居全國前10名的有稀土礦、錫砂礦。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鐵0.5億噸、石灰岩100億噸、花崗石5億立方米。具有重大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有稀土、花崗岩、鐵、金、白鎢、高嶺土等。 全縣地表水資源為44.06億立方米,人均水量9578立方米。河流長度在2公里或流域面積8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達293條。江華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達1700多毫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38.6萬千瓦,實際可供開發量19.87萬千瓦。可裝機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電站41處。水能資源利用潛力相當大。縣內有大型水庫1座,即涔天河水利樞紐工程;至2005年,全縣共開發電源點達215處,裝機27.9萬千瓦,已建成投產81處,裝機9.34萬千瓦。 縣內有重點風景名勝區陽華勝覽、寒亭秋色、暖谷春容、浪石清流、迥溪壽域、奇獸虛明、秦巖深處、梧嶺南屏、豸山凌雲、川巖通幽、溪江曉霧、平頭巖、文廟、秦代兵營址等14處,其中省級的有豸山凌雲塔、陽華石刻2處。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和瑤族民俗文化。我縣瑤族文化積澱豐厚,民俗民風特色濃郁,其中瑤族盤王殿,該殿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堪稱中國瑤族第一殿。
江華瑤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正南邊陲、湘桂粵三省(區)結合部,地處東經111°25'至112°09',北緯24°10'至25°10'之間。東北接藍山縣;東南鄰廣東省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南界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鐘山縣;西抵江永縣,北枕道縣、寧遠縣。境內山、丘、崗、平地貌型別齊全,以山地為主,佔69.1%,平地佔7.2%,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境內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南連廣西的萌渚嶺山系的姑婆山馬塘頂,海拔1787.3米,東接廣東的大龍山,海拔1577米,橫臥東北面的九嶷山系的黃龍山,海拔1823.9米,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勢。眾多支脈縱橫交錯貫穿全縣,由南向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掛嶺、天子嶺一線群山脈脊,天然地將境內分為東西兩部分(俗稱嶺東、嶺西),嶺東屬大山區,嶺西地勢低平,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 2005年末總人口數46.25萬人。農業人口41.16萬人,非農業人口5.09萬人。男性24.63萬人,女性21.62萬人。瑤族人口27.3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0%,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分佈最集中、建縣較早的瑤族自治縣。 全縣土地總面積為3248平方公里,全縣轄11個鎮、11個鄉和1個林業採育場,520個行政村(居委會)。 縣域在秦以前屬荊、楚之地,秦時屬長沙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馮乘縣,隸蒼梧郡,屬交州。三國時,地入東吳,隸臨賀郡,屬廣州。隋文帝開皇九年(590年),改隸永州總管府,屬荊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馮乘縣置江華縣,隸營州(道州),屬江南西道,因縣治在陽華巖之江南,江華從此得名。武則天執政期間(684-704年),改江華為云溪縣。中宗神龍元年複名江華。唐昭宗乾寧三年,屬楚國。宋隸道州,元隸道州路,屬湖廣行省。明隸永州府,屬湖廣巡撫。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年)移縣治於黃頭崗(今沱江鎮)。清順治六年(1649年),隸永州府,屬湖南巡撫。1914年,屬衡陽道。1938年屬零陵專署。1949年11月江華縣和平解放,行政區劃仍隸屬零陵專署。1952年改屬湘南專署。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華瑤族自治縣,隸衡陽專署,縣治由沱江鎮遷水口鎮。1962年歸復零陵專署至今。1985年11月,縣治由水口鎮復遷沱江鎮。 江華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1.8%,森林蓄積量1154萬立方米,是全國南方重點產林縣和湖南省重點林區縣,素有"杉木之鄉"、"綠色寶庫"之稱。境內樹種繁多,其中有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珍貴樹種50多種,如水杉、銀杏、紅豆樹、東方古柯等等;還有省內唯獨江華縣所有的特有樹種,如天料科的天料木、山欖科的鐵欖、五亞科的大花五椏果等等。 江華縣已探明儲量的礦產36種,礦產地156處,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7處,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錫、鎢等。居全國前10名的有稀土礦、錫砂礦。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鐵0.5億噸、石灰岩100億噸、花崗石5億立方米。具有重大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有稀土、花崗岩、鐵、金、白鎢、高嶺土等。 全縣地表水資源為44.06億立方米,人均水量9578立方米。河流長度在2公里或流域面積8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達293條。江華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達1700多毫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38.6萬千瓦,實際可供開發量19.87萬千瓦。可裝機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電站41處。水能資源利用潛力相當大。縣內有大型水庫1座,即涔天河水利樞紐工程;至2005年,全縣共開發電源點達215處,裝機27.9萬千瓦,已建成投產81處,裝機9.34萬千瓦。 縣內有重點風景名勝區陽華勝覽、寒亭秋色、暖谷春容、浪石清流、迥溪壽域、奇獸虛明、秦巖深處、梧嶺南屏、豸山凌雲、川巖通幽、溪江曉霧、平頭巖、文廟、秦代兵營址等14處,其中省級的有豸山凌雲塔、陽華石刻2處。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和瑤族民俗文化。我縣瑤族文化積澱豐厚,民俗民風特色濃郁,其中瑤族盤王殿,該殿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堪稱中國瑤族第一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