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鷓鴣詞 李涉 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 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沉。惟有鷓鴣鳥,獨傷行客心。 越岡連越井,越鳥更南飛。何處鷓鴣啼,夕煙東嶺歸。 嶺頭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鷓鴣啼別處,相對淚沾衣。 詩解: 浩闊漫流的湘江呵,你是那麼的深邃莫測。黃沙築成的堤岸,被一片片美麗的楓林隔開。有幾隻鷓鴣鳥不知從那裡振翅飛出。太陽已經偏西了,江邊成片的斑竹映出長長的陰影。這一切不盡使我想起瞬帝二妃 (娥皇、女英) 為候帝駕在此悲泣,而淚滴竹身,長出斑斑淚跡的故事。看著深深的江水,我又想起三閭大夫屈原怨恨楚王“聽之不聰”,憤而在此沉江的故事。四處一片寂靜,只有鷓鴣鳥悽苦的啼叫聲在江面上環繞,這一切那能不深深觸動我這遠來遊客的愁懷呢? 感慨: 唐以前的歷史已一去不返,而今強大的中國已訖立在東方,眼見蕭湘大地、湘江兩岸一片繁榮昌盛,遊客的心情舒暢,那裡還有愁懷呢? 鷓鴣詞 李益 湘江斑竹枝, 錦翅鷓鴣飛。 處處湘雲合, 郎從何處歸? 李益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湘江一帶的女子。詩的開頭寫她懷遠的愁情,不是用直陳其事的方法來正面描寫,而是用“興”的手法烘托和渲染,使愁情表現得更加含蓄而有韻致。 如前兩句都是用興的手法。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為舜南巡而死,淚下沾竹。這種染上斑斑淚痕的竹子,稱為“湘妃竹”,又稱“斑竹”。詩中人看到湘江兩岸的斑竹,自然會想到這個優美而動人的愛情傳說,連類而及,勾起自己懷念情郎的愁緒。正在這時,詩中人又看到引動她愁緒的另一景物,那長著錦色羽毛的鷓鴣,振翅而飛,且飛且鳴,其聲悽清愁苦,聽到鷓鴣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緒。鷓鴣喜歡相對而啼,俗謂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大凡遊子、思婦,都怕聽鷓鴣的啼叫。看到聽到鷓鴣的飛鳴,自然會使這位思婦的愁懷,一發而不可收了。 接著詩句自然地過渡到“處處湘雲合”一句,以籠罩在湘江之上的陰雲,來比喻女主人公鬱悶的心情。以陰雲喻愁懷,這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藝術手法。《文鏡秘府論·地·六志》引《贈別詩》曰:“離情弦上急,別曲雁邊嘶,低雲百種鬱,垂露千行啼。”釋曰:“……上見低雲之鬱,託愁氣以合詞。”《鷓鴣詞》的“處處湘雲合”,既是對實景的描寫,又巧妙地比喻女子愁悶的心情。 詩的前三句,詩人用湘江、湘雲、斑竹、鷓鴣這些景物構造出一幅有靜有動的圖面,把氣氛烘托、渲染得相當濃烈,末句突然一轉,向蒼天發出“郎從何處歸”的問語,使詩情顯得跌宕多姿而不呆板。它寫出了主人公的無可奈何的心情,我們彷彿看到她佇立湘江岸邊翹首凝望的身影,感覺到她盼郎歸來的急切心情,人物與周圍的環境達到和諧一致,繪出了一幅湘江女子懷遠圖來。
雜曲歌辭。鷓鴣詞 李涉 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 二女虛垂淚,三閭枉自沉。惟有鷓鴣鳥,獨傷行客心。 越岡連越井,越鳥更南飛。何處鷓鴣啼,夕煙東嶺歸。 嶺頭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鷓鴣啼別處,相對淚沾衣。 詩解: 浩闊漫流的湘江呵,你是那麼的深邃莫測。黃沙築成的堤岸,被一片片美麗的楓林隔開。有幾隻鷓鴣鳥不知從那裡振翅飛出。太陽已經偏西了,江邊成片的斑竹映出長長的陰影。這一切不盡使我想起瞬帝二妃 (娥皇、女英) 為候帝駕在此悲泣,而淚滴竹身,長出斑斑淚跡的故事。看著深深的江水,我又想起三閭大夫屈原怨恨楚王“聽之不聰”,憤而在此沉江的故事。四處一片寂靜,只有鷓鴣鳥悽苦的啼叫聲在江面上環繞,這一切那能不深深觸動我這遠來遊客的愁懷呢? 感慨: 唐以前的歷史已一去不返,而今強大的中國已訖立在東方,眼見蕭湘大地、湘江兩岸一片繁榮昌盛,遊客的心情舒暢,那裡還有愁懷呢? 鷓鴣詞 李益 湘江斑竹枝, 錦翅鷓鴣飛。 處處湘雲合, 郎從何處歸? 李益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湘江一帶的女子。詩的開頭寫她懷遠的愁情,不是用直陳其事的方法來正面描寫,而是用“興”的手法烘托和渲染,使愁情表現得更加含蓄而有韻致。 如前兩句都是用興的手法。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為舜南巡而死,淚下沾竹。這種染上斑斑淚痕的竹子,稱為“湘妃竹”,又稱“斑竹”。詩中人看到湘江兩岸的斑竹,自然會想到這個優美而動人的愛情傳說,連類而及,勾起自己懷念情郎的愁緒。正在這時,詩中人又看到引動她愁緒的另一景物,那長著錦色羽毛的鷓鴣,振翅而飛,且飛且鳴,其聲悽清愁苦,聽到鷓鴣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緒。鷓鴣喜歡相對而啼,俗謂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大凡遊子、思婦,都怕聽鷓鴣的啼叫。看到聽到鷓鴣的飛鳴,自然會使這位思婦的愁懷,一發而不可收了。 接著詩句自然地過渡到“處處湘雲合”一句,以籠罩在湘江之上的陰雲,來比喻女主人公鬱悶的心情。以陰雲喻愁懷,這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藝術手法。《文鏡秘府論·地·六志》引《贈別詩》曰:“離情弦上急,別曲雁邊嘶,低雲百種鬱,垂露千行啼。”釋曰:“……上見低雲之鬱,託愁氣以合詞。”《鷓鴣詞》的“處處湘雲合”,既是對實景的描寫,又巧妙地比喻女子愁悶的心情。 詩的前三句,詩人用湘江、湘雲、斑竹、鷓鴣這些景物構造出一幅有靜有動的圖面,把氣氛烘托、渲染得相當濃烈,末句突然一轉,向蒼天發出“郎從何處歸”的問語,使詩情顯得跌宕多姿而不呆板。它寫出了主人公的無可奈何的心情,我們彷彿看到她佇立湘江岸邊翹首凝望的身影,感覺到她盼郎歸來的急切心情,人物與周圍的環境達到和諧一致,繪出了一幅湘江女子懷遠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