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中新格局

    我來問答。

    1、現在都沒有站票了,座位滿員了就不賣票了。要說以前為什麼價格一樣呢?

    2、因為以前的購票機制有問題,那麼有什麼問題呢?

    3、中國現行的鐵路旅客票價制度如下:

    (1)旅客票價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客票票價,有4種,包括硬座、中硬座、軟座票價是基礎票價,軟座等票價均以硬座票價為基礎,按一定比率換算。

    (2)二是附加票票價,包括加快、臥鋪、空調票票價,附加票票價也以硬座票價為基礎。

    (3)旅客票價構成要素:基礎票價率與各種票價率旅客票價以硬座客票票價率為基礎,其他各種票價率均以它為基準制定。

  • 2 # 行走的畫詩人

    中國現行的鐵路旅客票價制度主要內容的主要內容為:一是旅客票價,包括三部分:一是客票票價,有4種,包括硬座、軟買市郊及棚車客票票價(棚車已經取消),中硬座票價是基礎票價,軟座等票價均以硬座票價為基礎,按一定比率換算;二是附加票票價,包括加快、臥鋪、空調票票價,附加票票價也以硬座票價為基礎;三是保險費。前兩部分構成基本票價,因此也可以說,旅客票價包括基本票價和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費兩部分,基本票價是以每人每千米的票價率為基礎,按照旅客旅行的距離和不同的列車裝置條件,採取遞遠遞減的辦法確定。保險費按硬座客票基本票價的2%計算,作為旅客旅行中發生意外傷害時支付保險費的基金。實際上,中國目前車票組成考慮的是車廂級別,列車級別等等,座位就沒有算錢。所謂站票是為滿足沒有買到含座票又非得在該時間乘車旅客的需求而採取得權宜措施。有座票本質上和公交、地鐵一樣是先到先得的性質。所以站票和坐票價格相同拿飯館來比喻一下就更好理解了。坐票好比大廳,軟座臥鋪等於包間。老闆說:對不住,沒座了。要麼等翻檯,要麼只能站著吃。趕著吃飯不想等翻檯的顧客能要求老闆站著吃半價嗎?

    我們在談論票價本身的時候,實際上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列車的運力問題。

    在乘車需要大於運力時,票價本身就不是一個問題,只要票價在合理的範圍內,公眾就可以接受。能不能及時的買到合適的火車票才是現存的主要矛盾。但運力這裡又有個悖論:不提建設費用,一旦具有能達到滿足峰值的運力,在淡季時空閒的運力就成了極大地浪費。淘寶能經受住雙11,平時那些東西還能搞雲計算。火車停那就沒什麼用了,不定期維護還會損壞。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因此,運力必須保證在合理的區間內。

    只有在整體運力大於乘車總體需求時,才會出現票價的爭議。

    “站票與坐票一個價”體現的是機會均等的原則,面對潮水般的購票者,如果說前面的人都買坐票,而剩下的都是站票,那麼,後買票的肯定是不服氣的。為什麼呢?錢都是一般多,你能買到,我為什麼就買不到呢?這個時候,只有經過“一視同仁”才能解決。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先到先得,後來者只能買站票,要麼就坐下一趟。

    而且站票和坐票同價,可以保證坐票一定比站票優先賣完。假如兩者不同價,可能出現站票賣完而坐票還有多餘的情況,這樣一來有些買了站票的人,可以偷偷摸摸坐到座位上去。站票和坐票同價是為了保證不會有人“偷”座位。

    類似的例子是電影院內好的座位與差的座位票價相同,同樣是防止偷坐。但是過去一些雙層的電影院內,好座和差座分在兩個樓層,樓下差座的不能跑樓上去,不會有偷坐的情況產生,因此樓上樓下票價不同。

    如果實施站票半價,在列車執行條件下很難保證上述情況的發生。因此,在現行的條件下,實施站票與坐票同價格,是符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吳亦凡在《西遊記》裡適合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