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月與九月

    《茅店塾師——魯遊隨筆之三》原載1934年8月23日《文史》第1卷第3號。

      “五四”新文化運動過去了十幾年,科學與白話文的廣泛傳播已經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由於舊式的、以“孔孟之道”糟粕為核心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地在許多遺老遺少中存在著,所以新舊思潮的“對碰”還在中國大地上繼續。

      這篇人物特寫就是透過展示這種衝突的過程,刻畫了一位尊儒崇孔而且愚昧迂腐的封建遺老。

      悲劇人物的喜劇化語言描寫是本文采用的主要表達手法,在扼要的環境介紹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做好充分的鋪墊後,作者運用對話的形式展現了秦姓塾師的以下性格特點:

      (1)自大,目中無人——“表示上學堂的不足為奇,而且這種人是他生平最看不起的”。

      (2)愚昧,所知有限卻不懂裝懂——“不看洋書,也看不懂洋書”、“生在孔子的地方必須只念經書”、“沒有孔子的四書五經,中國早就亡了”、“到大成殿同孔林,都要磕頭才能表示尊敬”。

      (3)濃厚的封建家長作風——“不讓兒子到念洋書的學堂就讀,讓他回來種莊稼”。

      這些詳細的描寫,把一個行將被歷史淘汰的封建遺老形象躍然紙上,不過,作者對秦姓塾師並不是完全持批判的態度,這點從作者“瀏覽了孔廟孔林回店之後,因為了然了他的身世,很想再會他一面”中可以看出來,其實作者對他也是蠻同情的,畢竟那位秦姓塾師的生活處境並不比孔乙己好多少,這是讀者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把截的圖打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