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配角友人A

    雙重標準是指對於同一性質的事情,會根據自己的好惡,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斷。

    簡單以遊戲舉例來說:當一個遊戲的某個職業突然得到策劃的加強,從而突然登頂。這個職業就會被其他職業玩家瘋狂噴,說什麼無腦,親兒子之類的。而自己職業加強後,看到別人噴自己的職業,就會非常生氣,並且反噴回去。

    又或者,人們會讚美處女,而嘲笑處男。

    當然,人非聖人,每個人都會有雙標的情況。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我們應該做到,知道自己雙標之後,能夠彌補。或者在做事前多思考,儘量做到公平,我們不是機器,做不到完全的的平衡,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做到儘量的公平。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孔子這段話,算雙標嗎?不算,因為孔子是從事實出發,而不是從自己的心。

  • 2 # 佩恩求解

    站在你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喜歡的就會變成你認為不好的標準,你喜歡的就成了你好的標準,殊不知,在別人看來,恰恰相反,你認為好的標準正是其他人認為不好的。所謂雙重標準只能對同一件事情來說,如果是兩件不同的事就沒什麼意義了。

    其實,這也有一點愛屋及烏的意思在裡面,就像俗話說的,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好的,別人家的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心肝寶貝一樣。雙重標準的出現完全就是內心情感深處你所謂的喜歡和厭惡罷了。

  • 3 # 酷炫腦科學

    歸因偏差似乎能體現雙重標準的部分特徵。

    我們的大腦中有各種各樣的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目前就維基百科“認知偏差”這一條目來看,已知的認知偏差就有185種,數量大得驚人。通俗來說,這些認知偏差其實就是深深隱藏在我們大腦中的錯誤思維模式。

    在這些認知偏差種,歸因偏差(actor-observer bias)所描述的錯誤認知型別就與雙重標準有著一定的重合度。

    歸因偏差指的是人們在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對他人的行為活動進行觀察評價時,人們往往傾向於利用他人的性格對其行為表現做出解釋,或是在這個對他人進來理解/評估的過程中會自動忽略掉外部因素;而當人們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時,情況十分就正好反過來了。

  • 4 # 大國之巔

    臉書給中俄媒體貼標註,實力演繹雙標!

    在臉書的這則宣告中,詳細介紹了標註的標註形式。點進"官方媒體"主頁後,將彈出"該媒體或許受外國政府影響"的醒目標語。並具體指出該媒體受哪國政府"操控"、在美國投入了多少資金於時政、競選領域的廣告上,甚至列出賬號管理員的位置和人數。

    這種行為,再次驗證了臉書扎克伯格,虛偽的"雙重標準";以及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言聽計從,討好之意。

    近年來,因臉書存在的各種問題,美國國會多次組織聽證會,對扎克伯克進行連續十幾個小時的"過堂審訊"。不善於公共交往的扎克伯格,經常被問詰得滿頭大汗,喝水不停。因他表情僵硬,甚至被美華人嘲笑像一個機器人!

    也許是懼怕美國政府對他的公司"下手",或出於對參加公開的美國國會聽證會產生的恐懼之情,扎克伯格的臉書公司,近年來對美國特朗普政府亦步亦趨,言聽計從。

    特朗普近期被批評為"地堡男孩"

    正如特朗普在對州長們的電話會議上所說:"美國成為了各國的笑柄"。現在臉書配合他,演繹了這出掩耳盜鈴式的雙重標準,妄圖遮蓋美國出現的內亂及疫情,只是自己欺騙自己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韋小寶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