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fusd47113

    所謂文筆之分,是對二類文章的區分,文是韻文,筆為非韻文。 文筆之說,漢時分出“藝文志”後就出現了,但文筆之確切之分還是在南朝。蕭繹《金樓子•立言》“古之學者有二,今之學者有四”中就把文學先分為二,再分為四。“二”者指漢人文學、文章之分;“四”者指文學分為“儒”與“學”,文章分為“文”與“筆”。而把文筆對立起來,始於顏延之《南史•顏延之傳》答宋文帝問“竣得臣筆,測得臣文”。劉師培在《文筆之區別》中認為劉勰《文心雕龍》從“第六”到“第十五”與從“第十六”到“第二十五”的編排有“隱區文筆二體之驗”。劉勰《文心雕龍•總術第四十四》“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為筆,有韻者為文”。郭紹虞認為,應該從文體辯析去看“文筆”之分,這樣一來才能明確文學的性質,而不僅僅泥於形式。所以雖然他得出的結論中一部分與劉勰一樣:文是韻文,筆為非韻文,但是意義已不一樣了,因為他還從文學性質上分了純文學(文)與雜文學(筆)兩類。 文筆之分即韻文與非韻文之分,那麼對聯屬於韻文還是非韻文呢?很明顯除了特例外,對聯是不押韻的,那麼應該歸到非韻文中,但對聯的兩個源流駢文與律詩卻又屬於韻文。韻文或受樂律、或受聲律約束,而非韻文基本不受樂律、聲律約束,但對聯產生、發展卻明顯受到聲律約束,這就是對聯的尷尬了。 文筆之分是在六朝時期由阮元重新提出的,因為當時人們對日益紛繁的文章製作為便於稱引、學習、品評而採用的一種分類方法,其中雖有對文學審美性、抒情性、娛樂性的體認,具有強化文學本質特性認識的理論傾向,但這種認識還只是區域性的而非整體的,且並沒有形成文學與非文學的自覺區分,更沒有今人所謂的純文學觀念的產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看好沈騰還是周星馳?你覺得他們誰會拿下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