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古人云:“藥不瞑眩,厥疾弗瘳。”中醫治病與西醫治病其中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在於中醫治療可以產生瞑眩反應,而瞑眩反應正是人體陽氣調動起來修復機體的必要過程。西醫治療是一種損傷,是傷害正氣的治療,這樣的治療不容易產生瞑眩反應。 瞑眩反應是一個很大的範疇,是指人的體質或身體能不好轉好,(如虛寒性體質變為健康)或人體在排出毒素時(如西藥、食物中的農藥、人工新增物、飼料中的荷爾蒙、抗生素、人體產生的廢殘物)身體的反應,也稱為排毒反應,或者好轉反應。瞑眩反應不光是顏面或身體,甚至口中亦會出現蕁麻疹,其他也有浮腫、大便次數增多、腹痛、腹瀉、發燒、耳鳴、血壓變化、骨骼酸脹疼痛等症狀。藥後症劇者,往往是藥力生效,外邪內透之故。因此出現這種反應者都不要擔心,它不是副作用,經短時間後就會自然減輕和消失。瞑眩反應是醫生與患者都應該努力追求的東西。 一般服中藥,或者針灸都可能出現瞑眩反應,有時服用保健品也可能出現這種反應。這代表著機體的陽氣正在努力工作,為著健康而奮鬥。這個反應有其特殊性。 一般來說,瞑眩反應只發生在有病的臟腑,甚至有時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已有臟腑功能發生病變或功能障礙,會在不知不覺中恢復。 並且,這種瞑眩反應大多是暫時的。當反應告一段落時,身體自然好轉,整個人因而輕鬆起來。這時睡眠品質會顯著提升,心肺功能增強、免疫力強、感冒減少,面色紅潤,自覺精神旺盛,且生理時鐘也變得有規律了。 另外,瞑眩反應可能多次出現,直到陽氣完全修復了病體才會停止。 產生瞑眩反應的時間也不一定。一般輕病患者服藥一兩天後就會出現瞑眩反應,這是中藥發揮效果的前兆,但也因人而異。故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依其各人體內邪氣之多寡以及邪伏的位置而有所不同。甚至於有人直接產生治療效果,並無瞑眩反應,但大部分患者服中藥十數天至三個月內會發生瞑眩反應。 因此,能產生瞑眩反應,說明機體有能力修復自己的問題。但並非每個人的治療過程中都會出現瞑眩反應。一般來說,越是邪氣重而正氣虛的體質,越容易出現這種反應。 比如說,陰寒性體質,這種體質比較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也稱為過敏體質。長期吃陰寒性食物,如香蕉、牛奶、冰淇淋、生冷食物等是產生這種體質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有幸的是,正氣沒有完全傷害,在中醫藥的幫助下,還可以產生排邪反應。如果正氣完全耗傷了,其過敏性體質也好象自動康復了。但事實上是邪氣已經入髒入腑了,正氣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這樣的體質也就很難再產生排邪反應了。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體內化學物質越積越多,比如象藥品殘留、農藥殘留、酒精、人工新增物、飼料中的荷爾蒙、抗生素、環境汙染等等,都會導致機體陽氣下降。而經過服用中藥扶助陽氣後,機體就會產生排毒反應。這些反應都是毒素排出體外時的必然現象。因此,要想把體內所累積的各種毒素排出,一方面要用扶陽的方法,調動機體的自然抗病力。二則要準備出現各種反應。 現在越來越多的三高症患者,包括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這類病人服中藥後也會出現排邪反應。最基本的表現是血糖升高,血壓升高,血脂升高,因此,如果相信你的醫生,就千萬不要總是量血壓,量血糖,量血脂,專心地接受治療。否則一旦產生了懷疑,開始服用西藥,則前面好不容易補起來的陽氣又會被消滅掉,前功盡棄。所以,既然相信中醫,那就不要三心二意,否則,乾脆不要來看中醫,專心地聽西藥好了。臨床上每每見到這樣的病人,聽風就是雨,聽西醫一番話,馬上就跟著走了。結果反而嫌中醫給他產生了排邪反應,讓他不舒服了。這樣的病人,屬於十不治之人,奉勸天下的中醫,千萬不要給他們治療。就是被西醫治死了,他們也會認為是自己病當如此! 如果以前曾經發生過內傷,或者骨關節的損傷,服藥後可能會自動產生瞑眩反應。表現為受傷部位的疼痛、癢麻酸重脹等感覺。要繼續服藥到反應消失為止,則機體的陽氣會徹底清除原來所積累的瘀血並更新組織,內傷會不治自愈。 有人問,能不能降低瞑眩反應的不舒服或縮短反應時間呢?我認為一定程度內是可以的。但條件是正氣正在修復病體,你只能幫助正氣來儘快地把病邪趕出去,千萬不能幫助病邪把正氣消滅掉。否則,瞑眩反應是減少了,但病邪也進去了。如果想治好病,就不要光想著減少反應,應該知道:越是反應,越是高興,痛苦並快樂著。治癒疾病是有代價的,不能不付。越想減少反應,越是要努力培養正氣,越是要注意忌口與飲食節制。比如說,不吃油炸、醃製、刺激性食物,少吃肉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哲學入門要讀些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