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前朝太久遠,說說明清時期的秀才吧。

    一、古 時的讀書人,須經童生試,取得童生身份的,相當於今日之資格認證,知識分子,文化人了!

    在未考取生員(俗稱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稱為童生,俗稱白衣。

    你看,《水滸傳》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就是一個沒有考取功名的文化人。

    既使八十歲白髮老翁讀書人,未考取生員(秀才),也是童生。

    明、清時,科舉考試的縣試、府試、院試(省教育部門)錄取者為生員(秀才)。

    省級科舉考試,鄉試錄取者為舉人,獲得不同的功名、入學、教學、出仕為官等特權。

    二、秀才,須經縣試、府試、院試(省學政主持的考試),童生參加,錄取者稱為生員,俗稱秀才,始獲得功名,請注意,取得功名了!

    秀才取得入縣學、府學學習,相當於今日大學生咧!以及向上層次參加省級科舉考試——鄉試考試的資格。

    生員分為廩生、增生、附生。

    廩生可獲得政府膳食供給待遇,相當於今日之大學公費生。

    增加錄取名額的增生、附加錄取的附生則沒有這個待遇,相當於今日大學的擴招的自費生。

    生員中選拔出優秀者,可以入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者稱為貢生,為貢生中的優貢,相當於今日的保研大學生;不同於恩貢、蔭貢等憑特權進入國子監的貢生。

    你瞧,秀才,牛掰吧!

    秀才只是取得政府公費學習、拔貢、入學及向上層次考試的資格,不同於科舉考試上一層次錄取者——舉人,可以出仕為官,秀才不能出仕為官。

    秀才還有一個特權,見官不跪拜,訴狀不經縣吏,直接呈送縣官,以及免除差徭等特權。

    秀才向上考試不第,當然可以搞教育辦私塾謀生。

    秀才還可以充當文臣武將的幕僚,府州縣衙門為吏,官宦土豪、鄉紳大賈家管家賬房,代寫訴訟文書、家信,寫志、修譜等文字工作。

    三、舉人,秀才參加省級科舉考試——鄉試錄取者稱舉人,可以向上參加全國層次科舉考試。

    舉人享有免除差徭賦稅等特權,土豪富紳多給予好處,將土地產業掛靠其身,逃避賦稅。

    舉人也可以不再向更高國家層次科舉考試,可以出仕為官,出任府州縣教育、府州縣佐官員,少數也有出任縣令等主官的。

    秀才則不可以出仕為官,這是秀才、舉人最大的不同待遇。

    你看,《儒林外史》中,備受丈人嘲諷嘰笑的窮秀才范進,在中舉人後,競然高興的瘋癲了,可見舉人的身份地位之高!

    總之,秀才,不做體力勞動的了。

    讀書人,考個秀才,享受點特權,也是可以聊慰十年寒窗苦!

    僅供參考。

  • 2 # 擁抱太陽的向日葵3

    第一個問題,私塾辦學條件。古代中國,兒童啟蒙階段的教育多由遍及民間的私塾來承擔。私塾的教師即塾師,俗稱私塾先生或先生。擔任私塾先生的主要是科舉落第的秀才,其次是未中秀才的童生(儒童),此外,還有少量其他情況。

    第二個問題,秀才與進士的區別。秀才和舉人都是古代科舉制度下的一種功名。秀才是透過省一級的院試後取得的一種身份出身,舉人是已經取得秀才身份的人透過省一級的鄉試後取得的一種身份出身,所以舉人比秀才要高一個等級,它們最大的區別是考取舉人後就有了做官的資格,並且可以進一步去參加全國的會試,透過會試後就成了進士,如果三期會試都沒有透過,舉人可以去吏部報道,如果有官職空缺,就可以去上任(但一般也就是八九品的教諭、縣丞之類的小官)。而秀才一般是沒有做官的資格(除了國子監的監生)。

  • 3 # 例外狀態

    在古代秀才就是讀書做官的入門級別,在明清時,透過院試的童生就被成為生員,“秀才”就是它的俗稱。士農工商,四民之首,能考上秀才,當然就是基本進入士大夫的圈子,雖然只是象徵性的進去了,因為後面還有舉人、進士等等更高階的階梯。在鄉村中國,秀才當然可以開私塾,要知道科舉考試是耗材耗力,沒有一定的財力難以支撐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所謂窮秀才,這個說法不是沒有緣由的。秀才開私塾招收鄉里子弟,也是鄉土中國開蒙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舉人比秀才要高一個等級,考中的舉人那是有很多特權的,比如不需要納稅和徭役,以前課本中不是有一篇很有名的《范進中舉》嗎,考上舉人,那是可以高興得發瘋的。范進考上舉人的訊息一傳出,就有人立即送財務給他,因為舉人可以在基層做官,將會有很多官場人脈資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十八里相送〉的歌詞?